中国西部青藏高原等地区往往缺乏可供AMS 14C测年的炭屑、 植物残体等物质, 开展传统的14C测年有一定难度。然而, 这些地区的现代地表常生长着大量草本植物, 在其第四纪沉积物中均发现了丰富的植硅体。探索新的植硅体测年技术流程, 可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第四纪沉积物提供新的有效测年途径。植硅体以其自身的广泛分布性、 结构稳定性和保存完整性, 在测年应用中具有特殊优势, 尤其是植硅体碳可用于14C测年。然而, 植硅体碳的14C年龄存在高估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前处理过程中的快速氧化作用和高温作用破坏了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封闭性, 需依据其化学组成和某些物理性质变化识别其结构在高温环境下的细微改变。植硅体作为特殊的非晶质含水SiO2, 其热释光(Thermoluminescence, TL)与光释光(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信号具有测年潜力, 可作为直接比对和替代植硅体14C测年法的另一测年手段, 同时其释光性质变化可能对识别其物理结构变化具有参考价值。文中以从干稻草中提取的现代植硅体样品为例, 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条件实验, 从而确定了植硅体OSL与ITL165 信号的具体测试流程, 并进行了不同给定剂量的剂量恢复实验, 以探讨其剂量-信号的响应关系及测试流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 天然植硅体颗粒存在稳定且易晒退的OSL信号, 在较高给定剂量(850Gy)的条件下植硅体存在较显著且稳定的165℃ TL峰, OSL信号与ITL165 信号均有潜力应用于测年研究, 但需要已知年龄的样品进行检验。与此同时, 不同退火温度加热后的ITL500 曲线具有识别植硅体释光性质和物理结构变化的潜力, 退火温度升高至300~350℃时植硅体的结构开始发生改变, 至约600℃时已发生不可逆的结构改变且逐渐敏化。这也意味着在提取植硅体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用湿式氧化法而非干灰化法, 以避免植硅体的结构封闭性遭受破坏, 从而造成植硅体碳的AMS 14C年龄被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