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82年 第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2-09-01
    目录
    地震地质1982年第4卷第3期目录
    1982, (3):  0-0. 
    摘要 ( )   PDF (1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简报
    亚洲大陆地壳厚度分布轮廓及地壳构造特征的探讨
    王谦身, 武传真, 刘洪臣, 魏英
    1982, 4(3):  1-9. 
    摘要 ( )   PDF (14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亚洲大陆地区的1°×1°平均布格重力场的数据,选择了均质单层地壳模型,对131条重力剖面的10456个重力点计算确定其莫霍界面深度,得到了亚洲大陆部分的地壳厚度分布轮廓图。 并对亚洲大陆的地壳构造轮廓作了分析与探讨,指出了四点构造特征。
    新书介绍
    介绍《嵩山构造变形》一书
    刘和甫
    1982, 4(3):  10-10. 
    摘要 ( )   PDF (1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欢庆中国地质学会成立60周年之际,马杏垣、索书田、游振东和刘如琦所著《嵩山构造变形》一书已由地质出版社出版,这本专著约38万字,附有大量插图和照片。全书共分四章,论述了嵩山的重力构造与构造解析。
    科研简报
    地幔上涌引起的破裂危险性
    许寿椿
    1982, 4(3):  11-16. 
    摘要 ( )   PDF (8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用二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一个地堑剖面因地幔上涌引起的破裂危险。在两侧边界挤压应力小于岩石静压力条件下,破裂危险增长区主要集中于地堑内部及地堑断层附近。
    闽粤一带沿海地区北西向断裂的活动性
    张虎男
    1982, 4(3):  17-25. 
    摘要 ( )   PDF (13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闽粤一带沿海地区有三组主要的构造线;其中以北东走向的新华夏系最发育,构成雄伟的平行岭谷。东西向构造在规模和数量上都不如新华夏系,而以断裂为主的北西向构造,却是了解得最少的,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在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沿海地区,常见众多有规律、等间距排列的北西向断裂,它们与该地区的许多北西流向的江河有关;有些北西向断裂的规模不亚于新华夏系断裂,绝大多数在挽近地质时期都有强烈的活动。 对北西向断裂的进一步探讨,有助于解决地质科学中某些尚待澄清的问题,随之自然也有助于解决诸如找矿、三角洲整治以及地震预报等实际问题。
    新书介绍
    《中国八大地震震害摄影图集》即将出版
    姚敢
    1982, 4(3):  26-26. 
    摘要 ( )   PDF (1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根据历史记载,大多数省份都发生过六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大陆,特别是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曾经发生了多次破坏性地震。这些地震造成了地表破坏——地裂缝、喷水冒砂、崩塌、滑坡、陷坑和泥石流等震害现象,不同程度地毁坏了工矿企业、城乡房屋、铁路、桥梁以及水利、电力等工程设施。
    科研简报
    闽南粤东沿海晚第四纪地层与新构造运动的年代学研究
    张景文, 李桂英, 赵希涛
    1982, 4(3):  27-36. 
    摘要 ( )   PDF (36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闽南粤东沿海的野外调查与室内研究,本文记述了若干地层剖面,公布了22个14C样品的年代测定结果,对晚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并对全新世海平面变化与构造运动的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本区自晚第四纪以来属于轻微一中度上升地区。
    渤海湾及其邻区地壳温度分布的有限单元模拟
    罗焕炎, 洪汉净, 宋惠珍, 孙君秀
    1982, 4(3):  37-44. 
    摘要 ( )   PDF (10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地下三百米深处的温度与居里面深度分布的资料,利用伽勒金有限元法配合未知边界流量的杂交法,计算了渤海湾邻近的地壳剖面的温度分布。结果表明:(1)莫氏面上的温度不是常数,最高处可达810℃;(2)大地震往往发生在温度与重力梯度带附近而温度较低密度较小的一侧;(3)本区地壳低速层的温度约为600℃,在该层以下,随着温度的增高,介质的弹性模量或粘滞系数显著减少,而泊松比反而增大,故地壳深部的剪应力减小,这说明大陆内部地震大多发生在低速层以上的原因。
    浙江湖南镇水库区地震成因的初步探讨
    胡毓良, 陈献程
    1982, 4(3):  45-49. 
    摘要 ( )   PDF (51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南镇水库蓄水后五个月,在大坝上游15公里库岸边开始出现地震。这些地震大部分是极微震。震源位置变化不大,深度极浅。地震活动对库水位变化的反映十分明显,滞后时间很短。根据库区地质、地震记录和宏观的一些特点,推测地震可能是库岸不稳定岩体的水下重力滑移引起的。
    科研简讯
    14C测定地质年代数据(二)
    焦文强, 李桂英, 陈以健, 张景文, 彭贵
    1982, 4(3):  50-52. 
    摘要 ( )   PDF (2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公布的14C年代数据52个(表1),其中除CG112、CG113、CG114、CG115、CG117样品,应用乙炔气体计数法测定外,其余样品皆为液体闪烁计数法测定。实验方法同我实验室于“地质科学”1974年第四期和1978年第四期发表的报导。 计算年代所采用的14C半衰期为5570年,距今计年以1950年为起点。采样地点和层位是根据送样单位提供的资料整理。所标误差是测量结果按泊松分布计算的标准偏差。
    科研简报
    京津及周围地区区域磁异常和地壳磁性层变化的讨论
    陶国保, 陈益惠
    1982, 4(3):  53-62. 
    摘要 ( )   PDF (14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提取区域磁异常方法作了讨论。在对京津及周围地区航磁资料进行了一系列向上延拓基础上,提出区域磁异常可区分为上部区域异常及下部区域异常。它们分别与地壳的上、下磁性层对应。文中根据上部区域磁异常,对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作了构造分区。根据下部区域磁异常,推测地壳下部磁性层受后期的中、新生代岩浆作用的影响很大。同时又探讨了第三类深部区域异常,推测其可能是莫霍面隆起所致。
    唐山东矿区地震易损性分析
    王立功
    1982, 4(3):  63-72. 
    摘要 ( )   PDF (14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震易损性分析是小区域震害预测的一种新方法,是以震害经验为基础,综合分析地基土、第四系厚度、地下水埋深、砂土液化、边坡、断层和地形等地质因素对震害的影响,并将这些影响以数字形式表示。以唐山东矿区为例,介绍地震易损性分析在我国的应用。
    北京地区断层活动的阶段性特征
    王宋贤
    1982, 4(3):  73-79. 
    摘要 ( )   PDF (8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论述北京地区的断层活动特征,着重讨论断层活动的阶段性变化。其阶段性表现本区在1973年和1976年前后出现两次明显的转折。前一次转折,区域受力方式随之发生明显的改变。而后一次转折,区域受力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这主要是唐山7.8级地震发生和发展所影响的结果。
    会讯
    全国地下水干扰因素研究讨论会简讯
    李宣瑚, 张玉松
    1982, 4(3):  80-80. 
    摘要 ( )   PDF (1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2年4月12日至16日国家地震局与中国地震学会在南京召开了“全国地下水干扰因素研究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震部门、有关协作单位及有关期刊编辑部等31个单位的9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共收到论文报告61篇,其中有关地下水位专业的26篇,有关水化学专业的25篇。
    科研简讯
    围压3千巴、温度700℃时角闪石羟基的变化
    顾芷娟, 张流
    1982, 4(3):  81-81. 
    摘要 ( )   PDF (16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角闪石变化与低速层的关系,在围压3千巴、温度700℃、应变率为4.4×10-5/秒的条件下,对角闪石进行了三轴压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