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期刊荣誉
数据库收录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浏览
待发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1983年 第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3-12-01
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地震地质1983年第5卷第4期目录
1983, (4): 0-0.
摘要
(
)
PDF
(1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简报
西藏当雄—崩错一带1951—1952年地震形变带的初步考察
韩同林
1983, 5(4): 1-11.
摘要
(
)
PDF
(79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西藏当雄—崩错一带1951—1952年间8级地震(包括前震和余震)形成的地震形变带的初步考察,对地震形变带通过不同岩性时所产生的形变类型的主要特征、力学性质等进行较详细描述,对形成该期地震的应力场特点及控震、发震构造进行初步探讨。
科研简讯
新疆乌什—阿克苏地区下二叠统地层的古地磁研究
程国良, 白云虹, 李永安
1983, 5(4): 12-12.
摘要
(
)
PDF
(1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乌什—阿克苏地区发育了一套自寒武系到下二叠统的古生代地层。地层呈单斜、倾向南东、倾角自老而新由60°递减至30°左右。下二叠统厚1280.2米,整合于上石炭统之上。下二叠统分为库普库兹满组和开派兹雷克组。两组地层的上部以玄武岩为主,下部以砂岩为主。1982年6月对该单斜地层按顺序用轻便钻机采集了足够数量的标本。在下二叠统地层中设30个采样点,采集标本457块。对24个采样点的各点任选10—15块标本进行测试,经磁清洗后其本征剩磁方向基本一致。
科研简报
地下水位主要干扰因素的识别与地震信息的提取
贾化周, 王信, 董守玉, 万迪坤
1983, 5(4): 13-22.
摘要
(
)
PDF
(12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两类主要干扰因素进行了机理讨论,应用数学方法对干扰因素进行了定量、半定量排除,并提取出一些地震信息,对唐山地震前唐山地区地下水位异常有些新认识。
利用有限单元计算地应力时的边界条件处理
宋惠珍, 潘善德, 孙君秀
1983, 5(4): 23-28.
摘要
(
)
PDF
(8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借助于弹性力学中的弹性约束方法,利用了物理学上的镜像法
[1]
,对边界条件进行了特殊处理,从而把整体结构表面上未知的分布面力转化成边界单元的节点力,解决了未知边界条件的约束问题。通过实例论证了本文提出的边界处理方法是可靠的和有效的。
1920年海原地震中的最大水平位移及西华山北缘断裂地震重复率的估计
宋方敏, 朱世龙, 汪一鹏, 邓起东, 张维歧
1983, 5(4): 29-38.
摘要
(
)
PDF
(45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海原地震震中区(唐家坡村西—乱堆子东)的大比例尺实测填图,获得了地震断层带上各类冲沟左旋位移的若干数据。规模越大的冲沟位移数据也越大。其中73条小冲沟和田埂的位移均为1920年8.5级大震一次造成,最大位移达10米。 从杨户章沟到古墩子之间的西华山北缘断裂,各类冲沟位移量都较大。根据发育了两级阶地的冲沟的平均位移量、位移开始的时间、大震造成的最大位移及平均位移,计算了该段断层的滑动速率和8.5级大地震的重复率。
广东大亚湾周围地区地壳和上地幔结构的初步研究
邵学钟, 张家茹, 李振江, 孙维国, 章思亚
1983, 5(4): 39-51.
摘要
(
)
PDF
(15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广东大亚湾周围地区,采用地震转换波法取得了该区地壳和上地幔结构的初步研究结果。在大亚湾地区的地壳中只能分出一个中间界面(界面
C
)和莫霍界面(
M
)。本区为两层地壳,地壳厚度为28—30公里。地壳和上地幔界面埋深变化不大,深断裂不发育,本区深部构造特征与地震活动性较高的华北地区相比有较大差别。
震源区及其附近地震前兆异常幅度分布特征的讨论
彭万里, 周瑞琦, 许昭永
1983, 5(4): 52-60.
摘要
(
)
PDF
(11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依据4个大震的实际观测资料讨论了地震前兆异常幅度随震中距成非线性变化的现象,发现其异常幅度峰值往往并不位于震中,而是位于震源体边缘地带。进而首次提出利用这种地震前兆异常幅度峰值围空作为预报地震发生地点的一种可能途径。
燕山南缘北西西向昌平-丰南隐伏活断层的初步研究
李建华
1983, 5(4): 61-66.
摘要
(
)
PDF
(71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特定气候条件下获得的陆地卫星图象上,深色、带状的线性影象,反映出昌平-丰南隐伏活断层的形迹。这是向断裂带运移的地下水沿活动构造带上升到地表、在卫星图象上由高密度值显示出来的,是基底构造活动在地表的反映。据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昌平-丰南隐伏活断层可能是中生代末期形成的,断开康氏面和莫氏面的壳型断裂,第四纪以来具有左旋滑动的特征。本活断层是一条重要的地震活动带。
应用全息干涉法定量分析华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征
王春华, 廖素琼, 钱瑞华, 谢卫江
1983, 5(4): 67-73.
摘要
(
)
PDF
(38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应用激光全息光弹、普通光弹实验方法和定量分析研究了华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征与应力集中区的分布。1.华北地区主压应力轨迹线的方向是北东东向。2.华北地区北北东向和北东向断层是水平右旋运动的,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层是水平左旋运动的。3.华北地区应力集中区主要分布在海城、潍坊、临沂、石家庄、忻县、临汾、华阴、平罗等地。
会讯
地震成因讨论会在兰州召开
朱岳清
1983, 5(4): 74-74.
摘要
(
)
PDF
(1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首次地震成因讨论会1983年8月20—24日在兰州召开。来自全国38个单位的8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共宣读了88篇论文。
科研简报
新疆罗布泊罗4井的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严富华, 叶永英, 麦学舜
1983, 5(4): 75-80.
摘要
(
)
PDF
(37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应用孢粉分析,对罗布泊罗4井沉积的地质时代和古环境进行了探讨。指出:沉积物堆积期间的气候下部干凉,上部温干,植被属荒漠类型,沉积物的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至全新世。
主 管:中国地震局
主 办: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创 刊:1979年
周 期:双月刊
开 本:16开
ISSN 0253-4967
CN 11-2192/P
邮发代号:82-809
电 话:010-62009049/9063
E-mail:dzdz@ies.ac.cn
下载中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参考文献要求
图件的要求
稿约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
《地球物理学报》
《岩石学报》
《地质学报》
《地震学报》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