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期刊荣誉
数据库收录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浏览
待发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1983年 第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3-06-01
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地震地质1983年第5卷第2期目录
1983, (2): 0-0.
摘要
(
)
PDF
(1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简报
共轭雁行脉列分析
宋鸿林
1983, 5(2): 1-10.
摘要
(
)
PDF
(97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瑞士赫尔文特推复体的灰岩中的共轭雁行脉列进行了研究。它们可被分成两大类:原生的和叠加的。对其几何形态的研究表明,小脉是同构造的,充填张裂而成的,它是由剪切带运动而派生的次级应力场所引起的。小脉与脉列的夹角一般变化在20°到45°左右,与作用在剪切带上的正应力大小有关。共轭雁行脉列的形成反映了岩石处于脆性到韧性的过渡的变形状态,与一定的形成深度有关。不同世代的脉反映了推复体形成和置位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沂沭断裂带中段基底韧性剪切带
张家声
1983, 5(2): 11-23.
摘要
(
)
PDF
(66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沂沭断裂带中段的泰山群结晶基底中,存在着一系列北东、北北东走向的左行韧性剪切带。对其中发育糜棱岩的韧性剪切带的结构构造、应变测量、变形岩石的显微构造、显微组构以及长石粒度和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观测分析。讨论了韧性剪切带的变形条件和机制。及其递进发展的趋势。指出基底韧性剪切带是沂沭断裂带元古宙时期断裂活动时在地壳较深层次上形成的构造表象。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地壳不同层次上的断裂变形及断裂岩石的综合分类问题。
会讯
初春的喜讯——北京地质学会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分会成立
王笑媛
1983, 5(2): 24-24.
摘要
(
)
PDF
(2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严冬流逝,春回大地。在这万物更新、改革的春天里,传来了又一个喜讯,1983年2月22日,北京地质学会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分会诞生了。会员与来宾、本所领导及同志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分会的成立。
科研简报
北京密云麻粒岩相中辉石的特征
俞理宝
1983, 5(2): 25-30.
摘要
(
)
PDF
(6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密云麻粒岩相中的斜方辉石为紫苏辉石,斜方辉石的端员成分Wo4%,En52—59%,Fs37—42%,含铁度f
opx
39—46,化学成分特征是富Mg、Ca、Al贫Fe
2+
、Mn。角闪麻粒岩亚相和辉石麻粒岩亚相中的单斜辉石为普通辉石,端员成分Wo41—43%,En39—43%,Fs14—20%,含铁度f
opx
31—35,化学成分特征是富Mg、Al、Na贫Fe
2+
、Ca。通过Saxana二辉石地质温度计的计算表明,本区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温度为702℃—887℃,压力为9—10Kb。并用Mereier单个辉石地质温度计进行了验算,结果是吻合的。
大地震前后区域地震活动聚散及其讨论
傅征祥
1983, 5(2): 31-38.
摘要
(
)
PDF
(9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初步讨论了中国八次大地震(
M
s
≥7.0)前后区域地震活动的时空变化过程。在这些大地震前后区域地震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Ⅰ)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远震源区内;(Ⅱ)活动迁移集中到震源区及近震源区内,接着,大地震发生;(Ⅲ)大地震发生之后,特别是早期强余震活动期过后,区域地震活动逐渐扩散到远震源区中去,扩散地点往往是(Ⅰ)阶段中不甚活动的地点。此外,(Ⅱ)阶段中区域地震活动的持续时间,以及(Ⅲ)阶段中地震活动开始向远震源区扩散的时间似乎和大震震级的大小无关。
1976年唐山地震前土层水平最大剪应变的时空分布
安欧, 黄诗斌, 王文清, 蒋丽芳
1983, 5(2): 39-51.
摘要
(
)
PDF
(16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层应变仪观测网的观测结果表明:土层水平最大剪应变在唐山地震前有异常,异常后便发生了主震;异常时间等值线从震中向外围传播,其传播速度为每天0.1—6.6公里,从震中区向外围加快,以沿着通过唐山主震震中区的北东和北西向断裂带的传播速度为最快;最高等值线圈闭震中或在震中附近。
溧阳六级地震的磁异常与断层面的破裂特征
贺楚儒, 彭纯一, 张四维, 徐国铭, 过娟秀, 张志天, 陆振飞
1983, 5(2): 52-58.
摘要
(
)
PDF
(9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79年7月9日江苏溧阳六级地震前,距震中约20公里的溧阳地磁台垂直分量六月中旬开始,出现负的异常,六月下旬降到最低值后,于六月底测值又迅速回升,出现正的异常,震前回到初始值。本文根据Stacey提出的剪切应力压磁模式,选取可能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北北东和北西西断裂,粗略地计算了垂直分量异常地面分布图,与实测对比,说明这两条断裂的构造活动都是强烈的地震时,它们可能发生了共轭错动。
水的渗透作用及新丰江水库地震的特点和机制
臧绍先
1983, 5(2): 59-69.
摘要
(
)
PDF
(13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据具有孔隙的岩石中水的渗透作用及
Mogi
的地震分类原则,提出水的渗透过程形成了库区有效应力分布的非稳定的不均匀状态,水库地震的序列特点与其密切相关;讨论了水的渗透对引起主震的作用,得出水库区的渗透率约为10
-4
达西,认为在蓄水前库区的构造应力场未达到临界状态,库水与地下水形成新水系,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渗透,孔隙压力增加,构造应力进一步集中,激发主震;根据库仑准则讨论了应力场的转换,提出主震后应力场的转换是造成前震和余震的震源应力场方向不同的原因。
长江断裂带东延问题及裂谷特性的讨论
秦大正, 刘昌森, 丁颂华, 何岳宝
1983, 5(2): 70-78.
摘要
(
)
PDF
(59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江断裂带东延至镇江后并未终止,而是于镇江、扬中之间南移了约三十公里,展布于江苏江阴、沙洲、靖江、南通境内,于吕泗以北进入黄海。同时讨论了长江断裂带的属性,指出长江断裂带应是一条自晚中生代以来的现代大陆裂谷带。
中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板内断块相对运动
阚荣举, 王绍晋, 黄崐, 宋文
1983, (2): 79-90.
摘要
(
)
PDF
(15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给出中国西南及邻区1973—1979年70个
M
≥4级地震的P波初动解。用震源机制、地震裂缝、震区水平形变及跨主干断层基线长度复测的长趋势变化,讨论了以康滇菱形断块为中心、北及川青断块、南和滇西南块断带的板内断块相对运动。上述三块体的地壳物质移动方向为南东—南南东。同时,探讨了康滇菱形断块内部的相对运动。
主 管:中国地震局
主 办: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创 刊:1979年
周 期:双月刊
开 本:16开
ISSN 0253-4967
CN 11-2192/P
邮发代号:82-809
电 话:010-62009049/9063
E-mail:dzdz@ies.ac.cn
下载中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参考文献要求
图件的要求
稿约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
《地球物理学报》
《岩石学报》
《地质学报》
《地震学报》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