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86年 第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6-09-03
    目录
    地震地质1986年第8卷第3期目录
    1986, (3):  0-0. 
    摘要 ( )   PDF (1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简报
    可可托海-二台活断层的大地震复现期
    戈澍谟, 柏美祥, 徐道尊, 向志勇
    1986, 8(3):  1-9. 
    摘要 ( )   PDF (14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可可托海一二台活断层(简称二台断层)是1931年富蕴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在这条断层上地震历史的文字记载资料很少,19S1年综合研究富蕴地震断裂带时曾在地表发现过不少古地震遗迹。现代活断层研究,开挖已成为重要手段之一,藉以查明古地震事件、大地震复现期和断层活动速率。最近,我们在二台断层北起海子口、南至干沟等几个地段进行了大规模开挖,揭露出许多被掩埋的古地震遗迹,对解决二台断层的大震复现期和活动速率提供了依据。
    科研简讯
    永胜、金官盆地晚第四纪沉积物的14C年龄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彭贵, 焦文强
    1986, 8(3):  10-10. 
    摘要 ( )   PDF (1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位于滇西北的永胜、金官两盆地是程海-宾川断裂带上的两个断陷盆地。永胜盆地内的灵源河下切深度达10多米。灵源河两岸所揭露的晚第四纪沉积物是一套韵律清楚的砂砂—亚粘土—粉细砂组成的河湖相沉积物,在沉积物中夹有灰色淤泥或泥炭。在灵源河西岸Ⅱ级阶地上也有泥炭堆积。
    科研简报
    重力构造的力学研究——铲式断层的力学分析
    陈强
    1986, 8(3):  11-31. 
    摘要 ( )   PDF (24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服从抛物线型破坏准则的滑移线场理论,对重力构造的铲式断层进行了力学研究。岩层重力滑动的坡度与岩石强度、滑动系统厚度、孔隙压力以及润滑层有关;铲式正断层自上至下由张性、张剪性、纯剪性过渡到压剪性,铲式逆断层上下一致为压剪性。
    会讯
    首次“物理模型试验学术讨论会”在昆明召开
    王文瑚
    1986, 8(3):  31-31. 
    摘要 ( )   PDF (1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首次物理模型试验(含岩石、矿物、混凝土测试)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4月13日至4月18日在昆明举行。代表来自全国地矿、石油、地震、水电、煤炭、解放军总后勤部、中国科学院、大专院校、地方所属厂矿单位及学术性刊物编辑部等部门的49个单位,共89名代表。参加这次盛会的代表中女代表占30%,青年代表占1/2。

    “全国东南沿海大陆边缘构造实地考察学术讨论会”在闽召开
    王笑嫒
    1986, 8(3):  32-32. 
    摘要 ( )   PDF (103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地质学会和福建省地震学会,于1986年5月7—15日,在福建省联合召开了"全国东南沿海大陆边缘构造实地考察学术讨论会"。有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150多名代表参加这次会议。

    科研简报
    乌溪江水库地震的地震地质背景
    夏其发, 汪雍熙, 李敏, 许任德, 沈光伟, 陈元栋
    1986, 8(3):  33-43. 
    摘要 ( )   PDF (16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乌溪江水库区原被认为是一稳定地区,但蓄水后库区中段发生了频繁的小震。本文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和测震资料,对区域地震地质背景,库区地质环境、震中区地质条件和水库地震特征等,进行了分析论证,并与新丰江水库的诱震条件作了对比,运用地震地质类比法,对水库诱发地震的发展趋势作出了评价。1983年汛期该库首次蓄至正常高水位,地震的发展没有超出本文的估计。
    科研简讯
    山西系舟山西麓断裂右旋错动证据及全新世滑动速率
    徐锡伟, 邓起东, 尤惠川
    1986, 8(3):  44-46. 
    摘要 ( )   PDF (3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西断陷的忻定盆地和太原盆地之间为石岭关横向隆起。系舟山西麓断裂即位于石岭关隆起东侧的基岩和黄土梁界线附近,走向北5°—15°东,倾向西,倾角65°,向北与北东东走向的系舟山北麓断裂相交,向南隐伏于太原盆地。它是一条连接太原和忻定两盆地的现代活动断裂。
    科研简报
    试论西安地裂缝的属性
    朱淑莲, 张家明
    1986, 8(3):  47-55. 
    摘要 ( )   PDF (11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根据大量实际观测数据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西安地裂缝在垂直、水平,引张三个方向上运动的时间序列及各种因素在相同时期内变化的时间序列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分析,发现了与地裂缝运动有关的因素。从而论证了西安地裂缝的运动除受地质构造条件的控制外,也与承压水水位的剧烈下降密切相关。利用此方法试图对西安地裂缝研究开拓一个新的途径,从而为地裂缝的理论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断层泥力学性质与含水量关系初探
    耿乃光, 郝晋昇, 李纪汉, 刘晓红, 蔡戴恩, 方亚如
    1986, 8(3):  56-60. 
    摘要 ( )   PDF (6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断层泥是影响断层运动的重要地质因素。研究它的力学性质和影响其力学性质的各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最近完成的我国五大断裂断层泥基本力学性质的实验结果,分析了含水量对断层泥力学性质的影响。发现断层泥的粘滞系数、杨氏模量、抗压强度和残余体应变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明显地减小。断层泥的韧度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断层泥的体积模量、弹性波速和抗剪强度与含水量的关系不明显。天然断层泥是粘土、断层碎屑和水的混合物,水在其中的作用比水对岩屑或粘土本身的作用更复杂。强调了对天然断层泥进行实验研究的重要性。
    东北地区重力均衡异常特征的初步研究
    李润江, 佟淑娟, 孟令顺, 张琳, 张凤华
    1986, 8(3):  61-68. 
    摘要 ( )   PDF (10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利用地面实测重力资料和地形高程资料,采用普拉特-海福特(Pratt-ttayford)重力均衡理论模型,取1°×1°方格网,通过使用现成改正表格查取改正值与个别计算点用理论公式计算作校核的方法,计算了我国东北地区75个计算点的均衡重力异常值;并对局部第四系覆盖较厚地区作了第四系密度改正;在此基础上,构制了我国东北N39°—49°,E121°—131°大部分地区的均衡重力异常图;结合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和区域空间重力异常特征以及莫霍界面的起伏特点作了对比分析和讨论。
    唐山地震震源深度分布与地壳结构的关系
    薛志照
    1986, 8(3):  69-78. 
    摘要 ( )   PDF (12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根据1976年7月28日到1981年12月唐山地区8935个地震,对其震源深度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由东北向西南各区地震震源深度分布都具有优势层,大小地震的优势层也不相同,其分布与地壳结构密切相关,震源深度由东北向西南逐步加深,地震破裂带不但跨越地壳,甚至到莫霍面,在下部构成一个八度多的倾斜底面,上部则随G界面的起伏而变化。
    我国境内乐夫波的相速度及地壳厚度计算
    宋子安, 师洁珊
    1986, 8(3):  79-91. 
    摘要 ( )   PDF (11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利用三个堪察加地震和两个阿拉斯加地震在我国某些地震台上所记录的乐夫波,进行了相位对比,用最小二乘法分别计算了各地区的乐夫波相速度。将观察的相速度与理论曲线相比较,得到各地区的地壳厚度。理论曲线系根据多尔曼(Dorman)208模型的数据,采用β1=3.53公里/秒,ρ1=2.78克/厘米3
    海南岛北部东寨港的形成、变迁与1605年琼州大地震
    徐起浩
    1986, 8(3):  92-96. 
    摘要 ( )   PDF (7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历史资料考证和野外调查证实:1605年琼州大地震时在铺前港一带海边发生大片陆地沉陷,造成三江水变迁,东寨河成为三江水之一,大震后至今380年来沿东寨河地区继续发生大幅度缓慢下沉,终于使东寨河演变成今天海南岛伸入内陆最长的港湾——东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