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88年 第1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8-06-01
    目录
    地震地质1988年第10卷第2期目录
    1988, (2):  0-0. 
    摘要 ( )   PDF (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简报
    小江西支断裂的滑动速率与强震重复周期
    陈睿, 李玶
    1988, 10(2):  1-13. 
    摘要 ( )   PDF (17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对各种断错地质地貌现象及被错体年龄的分析,估算出小江西支断裂在第四纪、晚更新世及全新世以来的滑动速率分别为6.7毫米/年、7.0毫米/年及6.4毫水/年。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地震及古地震活动讨论了强震的重复周期和断裂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小江西支断裂的活动以重复错动发生强烈地震为主要特征,强震在断裂带上同一地段的平均重复周期为900年左右,沿整个断裂带的重复周期大于330年。
    江南一条中强地震带初探
    杨志坚
    1988, 10(2):  14-18. 
    摘要 ( )   PDF (7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元古代(17亿年前后)以来发生发展的江南断裂带,既是一条控岩控矿的古断裂带,也是江南地区一条中强地震带——江南中强地震带。震级43/4-63/4级,是铜陵—扬州地震带以南的另一条地震带。
    大别山东段双变质带特征和古构造演化
    马宝林, 张兆忠
    1988, 10(2):  19-28. 
    摘要 ( )   PDF (20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变质作用和叠加变质作用分析方法在大别山东段建立了高压低温变质带和与之对应的高温低压变质带。高压低温变质带和高温低压变质带具有典型的古地热梯度、标型矿物及其组合;后者还广泛发育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在大别山中部地区构成一条典型的热轴。双变质带是北淮阳深蚀的地缝合带重要组成部分,是划分古板块边界重要依据之一。它的发现进一步明确了该区古构造环境和演化。
    大地震前地震信息熵的异常——以乌恰地震为例
    朱令人
    1988, 10(2):  29-38. 
    摘要 ( )   PDF (9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地震酝育准备过程中,总是出现种种小地震活动的异常,如条带、空区,成丛、成串等。这些异常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小地震(微破裂)活动随机性的降低、有序度的增加。本文引入信息熵的概念,定量地研究大震前小震活动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以1983年2月和1985年8月乌恰6.8和7.4级地震为例,表明震前地震信息熵确有明显异常。
    1985年乌恰7.4级地震形变带
    冯先岳, 栾超群, 李军, 张勇
    1988, 10(2):  39-45. 
    摘要 ( )   PDF (19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5年乌恰7.4级地震在克孜勒苏河谷阶地上出现地表形变带,主要由地震陡坎、地震断层、地裂缝与挤压脊等形迹组成。长约15公里,最宽达800米。分布形态为一向东北突出的弧形形变带。逆断层走向近东西,倾向160°-10°,倾角30°左右,最大水平倾向断距约2米。正走滑断层走向340°-350°,倾向北东,倾角80°-88°,最大右旋水平位错为1.55米。走滑逆断层走向为280°-305°。倾向西南,倾角30°左右,最大右旋水平位移1.25米。挤压脊多呈东西向分布,最大缩短距离为0.4米。
    会讯
    巴基斯坦盐岭二叠—三叠纪地层国际野外科学讨论会
    严正
    1988, 10(2):  45-45. 
    摘要 ( )   PDF (19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7年12月6—11日在巴基斯坦盐岭地区召开了二叠—三叠纪地层国际野外科学讨论会,这是IGCP-199项(“地质中的稀罕事件”)的第三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共有30多名来自9个国家的学者参加,我国派出代表5名。
    科研简报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展布及其新构造活动
    汤有标, 沈子忠, 林安培, 张杰
    1988, 10(2):  46-50. 
    摘要 ( )   PDF (8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近年来野外考察资料为依据,论述郯庐断裂安徽段的展布及其新构造活动特征。通过比较研究,表明该段无论在结构构造还是在新构造活动性方面都明显不同于中段。
    鄂西地区震源断层面错动
    李蓉川
    1988, 10(2):  51-56. 
    摘要 ( )   PDF (7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分析了1972—1985年鄂西地区23个中小地震(Ms=2.0-5.1)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震源断层面错动立式其南部区域以正断层型为主,北部区域以逆断层型为主,反映了鄂西地区构造运动的一种差异性。
    新书介绍
    新书介绍——《构造地质学原理》即将出版
    亦山
    1988, 10(2):  56-56. 
    摘要 ( )   PDF (7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5年法国Masson出版公司发表了蒙彼利埃大学教授A.尼古拉(Nicolas)的著作——《构造地质学原理》。该书已被译成英文,由Reidel出版公司于1987年初出版——《岩石变形原理》。全书共分九章,另有三个附录,每一章末尾都列有参考文献。
    科研简报
    上海金山深水槽两侧第四纪地层错断现象的分析
    季幼庭, 李端璐
    1988, 10(2):  57-64. 
    摘要 ( )   PDF (14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浅层人工地震剖面记录的金山深水槽两侧第四纪上部地层的“错断”现象,仍是在深水槽发展、演化过程中,由于原有的冲刷面、冲刷陡坎被后期淤积而形成的在成分和结构上存在着物性差异的界面,也有一部分是深水槽演化过程中沿槽壁发生的水下滑坡。深水槽内部与两侧上部的反射界面不是同一时代地层的显示。因此,在金山深水槽两侧不存在第四纪活动断层。
    我国西北部分地区地壳-上地幔电性横向变化特征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张云琳, 安海静, 刘晓玲, 刘宝勤, 贾政
    1988, 10(2):  65-73. 
    摘要 ( )   PDF (12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50余个测点的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讨论了该区的地壳-上地幔电性横向变化特征。按照上地幔第一低阻层顶面埋深,将测区划分为四类地区:浅埋深(55-90公里)、中浅埋深(90-110公里)、中深埋深(110-160公里)和深埋深(160-250公里)。讨论了本区六次大震例的深部电性背景。指出了上地幔顶部的梯度带地区、地壳内电性横向变化剧烈的地区和地壳内存在局部特殊增厚的低阻层地区将可以作为潜在震源区的深部电性判据之一。
    科研简讯
    云南大理苍山东麓晚第四纪地震断层及古地震年代
    冉勇康, 尤惠川, 王景钵, 张晚霞, 李如成
    1988, 10(2):  74-74. 
    摘要 ( )   PDF (10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理盆地是滇西北主要的强震区之一。笔者1986—1987年对大理盆地进行了详细的1/5万活断层地质填图,在苍山东麓断裂带上发现了多处地貌陡坎,通过槽探,揭露出较为典型的古地震断层。
    科研简报
    真三轴压缩下大理岩试件中弹性波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
    华培忠, 许昭永, 李佩林, 韩明
    1988, 10(2):  75-80. 
    摘要 ( )   PDF (6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σ123的真三轴压缩试验机上进行了弹性波在大理岩试件中传播时沿σ2(x方向)和σ3(y方向)的走时、幅值及衰减特性的实验研究。随着载荷应力增加,在x方向上,P波第一个波峰的走时t减小,幅值A减小;在y方向则相反。大约从破坏应力的95%开始,两个方向上t又都迅速增加,A减小,波列振幅衰减系数K也减小,这是真三轴压缩情况下的一种破裂前兆变化特征。Ⅰ型应力途径t开始迅速增加时的差应力值低于Ⅱ型。
    鄂尔多斯地块构造演化的古地磁学研究
    程国良, 白云虹, 孙宇航
    1988, 10(2):  81-87. 
    摘要 ( )   PDF (8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鄂尔多斯地块与中朝地台其它地区相同时代地层的古地磁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晚二叠世以来,中朝地台经历了从低纬度(19°左右)向中纬度的北移过程,并伴有50°左右的逆时针旋转;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地台北移10°(1000km)左右,而方位基本未变;中三叠世—中侏罗世主要发生50°左右的逆时针旋转,而北向位移不明显,这一旋转可能与杨子地台和中朝地台碰撞拼合有关,或者说是印支运动在该地区的反应,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块已基本和现代位置一致。
    科研简讯
    从测定壤中的气汞量来研究活断层
    魏柏林, 薛佳谋, 李富光, 陈庞龙
    1988, 10(2):  88-92. 
    摘要 ( )   PDF (6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定壤中的气汞量来研究活断层,是探测断层及其附近壤中气汞量的大小以确定断层活动性的一种地球化学方法。我们采用了XG-4型数字测汞仪于1985年11月至1986年5月先后在广东河源-邵武断裂、广州-从化断裂、广州瘦狗岭断裂、白泥-沙湾断裂、珠江-威远断裂等地布置了29条测线(图1),大部分垂直断裂走向,按一定间距取了296个样点。从测点样品所显示的气汞量的数值来看,过断层的测点气汞量值都有不同强度的升高,因此,用测汞来研究断层现代活动性显然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科研简报
    活断层中断层泥的阴极发光显微特征研究
    徐叶邦
    1988, 10(2):  93-96. 
    摘要 ( )   PDF (12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阴极发光显微技术有利于揭示经地质作用改变的断层碎砾的表面微细结构和内部晶格破坏程度。本文研究了断层泥组分、碎砾表面和横断面的阴极发光显微特征,并探讨了这些特征对于断层运动状态和地震活动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