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期刊荣誉
数据库收录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浏览
待发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1989年 第1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9-03-08
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地震地质1989年第11卷第1期目录
1989, (1): 0-0.
摘要
(
)
PDF
(2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简报
海原走滑断裂带及其尾端挤压构造
邓起东, 张维岐, 张培震, 焦德成, 宋方敏, 汪一鹏, B. C. 伯奇菲尔, P. 莫尔纳, L. 雷登, 陈社发, 朱世龙, 柴炽章
1989, 11(1): 1-14.
摘要
(
)
PDF
(21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海原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左旋位移总量及全新世滑动速率,对海原走滑断裂带东南端发育的尾端挤压区的构造特征及地壳缩短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走滑断裂带的走滑量与端部挤压区地壳缩短量之间的转换平衡关系。
西藏崩错8级地震地表破裂的变形特征及其破裂机制
吴章明, 邓起东
1989, 11(1): 15-25.
摘要
(
)
PDF
(35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51年11月18日,西藏那曲崩错附近发生了一次8级地震,地表产生了长达约91公里的破裂带。本文总结了该破裂的几何、位移分布特征,讨论了破裂的形成机制和崩错地震的发震构造条件。
科研简讯
龙须岛外海底断裂
李建华
1989, 11(1): 26-26.
摘要
(
)
PDF
(2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陆地卫星图象真实地记录了地质体的几何特征和光学特征,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运用卫星图象不但可以通过松散沉积物的岩性、结构、厚度、含水性的差异等所表现的形态和色调显示的线性影象,反映出地下一定深度的活动断裂形迹,而且卫星图象具有多波段性质,4、5波段图象,波长0.5—0.6μ,属可见光中的蓝绿、橙红光波段,对水体有一定透视能力。
科研简报
则木河断裂带北段地震地貌及古地震研究
任金卫, 李玶
1989, 11(1): 27-34.
摘要
(
)
PDF
(16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震形成的构造微地貌是地震破裂在地表的直接证据,因此微地貌分析是古地震研究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则木河断裂北段大箐梁子一带发现的断层陡坎、断错冲沟、“搓衣板”地貌及坡中谷等地震地貌的研究,发现该断裂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至少发生过四次强震,其中历史上有记载的两次地震在地貌上也有所反映,说明在则木河断裂带上,强震亦具有在原地重复发生的特点。全新世以来,7级以上强震在原地复发的最小间隔约为1000年,其平均间隔约为1800年。
滇西地区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与地壳构造活动的关系
孙洁, 徐常芳, 江钊, 史书林, 王继军, 何明
1989, 11(1): 35-45.
摘要
(
)
PDF
(15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根据滇西地区18个大地电磁测深点资料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对测区深部导电率在纵、横向上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地区深部电性为多层结构,大致可分四至五个电性结构层;深部电性结构横向变化大,明显受区域构造控制;该区上部地壳内普遍存在低阻层;上地幔高导层明显存在两个隆起区,一个以剑川—鹤庆为中心呈北北西向展布的隆起区,另一个以腾冲—潞西为轴呈南北向展布的隆起区。 本文还讨论了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与大地构造的关系,滇西北裂陷区盆地的形成,以及该区地震活动与深部构造的关系。
《中国地震科技文献题录大全》简介
孙寿成
1989, 11(1): 46-46.
摘要
(
)
PDF
(1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地震科技文献题录大全》(以下简称《大全》),是一部回溯性的大型地震文献检索工具书,即将于年内由地震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我国地震学历史上第一部跨越近一个世纪的文献指南。
苏北-胶南构造混杂岩带的地质特征和岩性地层柱
刘若新, 马宝林, 张兆忠, 张志敏, 杨惠南, 胡琏
1989, 11(1): 47-54.
摘要
(
)
PDF
(38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简要介绍了产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带范围内的苏北-胶南构造混杂岩带的地质构造背景,并系统地研究滑移介质、中-浅源和深源构造块的基本特征。在深源构造岩块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壳幔过渡带至上地幔段的岩性地层柱,对上地幔可能存在的地质作用类型进行了探讨。
现今地球动力学的某些问题和研究设想
马宗晋
1989, 11(1): 55-59.
摘要
(
)
PDF
(8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现今地球动力学和历史地球动力学的研究范畴和特点进行了简要说明,提出了地球动力学研究层次的划分,对现今地球动力学的三个重要问题,即地球的分层问题和地幔涌流模式的构想;全球构造格局的反对称性;经向构造两侧构造运动的差异和纬向的地幔流等进行了一般性的讨论。
苏北-胶南地体构造初探——江苏响水至内蒙古满都拉地学断面研究报道之二
周春平
1989, 11(1): 60-64.
摘要
(
)
PDF
(7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胶南群中发育大量的超基性岩、榴辉岩和强烈变形的糜棱岩,它们在空间上呈带状分布。超基性岩-榴辉岩带和糜棱岩带多赋存于胶南群洙边组之中,具有明显的层控特点。因此,它们可能是同一套变形地层单位被褶皱的产物,并且可能代表了一条形成于中深地壳、现已褶皱并出露地表的大型滑脱带。 海州群变质较浅,发育许多中高压矿物,并有蓝片岩产出。因此,它可能是一条高压变质带。
利用转换波新成果研究燕山地区地壳构造、地壳运动和孕震条件
邵学钟, 郑炳华, 张家茹
1989, 11(1): 65-76.
摘要
(
)
PDF
(15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根据转换波近年得出的地壳构造最新资料,结合地表地质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燕山地区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同时着重分析了怀来—宁河段北西西向地震活动带的构造特征、活动方式及其两侧的差异,进而提出了本区强震的深部构造标志,并讨论了强震孕育过程及可能的潜在震源区等问题,为研究首都圈的地震预测、预报提供基础资料。
瞬变电磁测深法
中德瞬变电磁测深合作组
1989, 11(1): 77-83.
摘要
(
)
PDF
(8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瞬变电磁测深法是一种人工源的电磁方法,适用于寻找火山岩覆盖区以及逆掩推覆体下部的含油气构造、圈定碳酸盐岩地区的低阻和中等电阻的沉积岩系构造。与其它电磁方法比较,有抗干扰能力强、信噪比高、受横向不均匀性的影响小等优点。本文简述了该方法的物理原理、野外测量技术、数据处理及其解释方法。
新疆富蕴地区晚第四纪松散沉积的孢粉研究
严富华, 麦学舜, 李红春
1989, 11(1): 84-80.
摘要
(
)
PDF
(10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据对新疆富蕴吐尔洪及干沟等剖面的孢粉分析,揭示这些剖面沉积时期的气候温和干燥,植被为荒漠草原或稀树草原。孢粉分析结果及
14
C年龄数据说明,这些沉积物的地质时代属全新世。通过对取自断层两侧沉积物的孢粉分析研究,获知此断层的形成时间不会早于全新世。
陕西洛川不同时代黄土中的碳酸钙的沉积速率及其在地质年代测定中的意义
盛学斌, 王克鲁
1989, 11(1): 91-98.
摘要
(
)
PDF
(10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择地处西北半干旱区、又具有代表性的黑木沟标准剖面,逐一测试其土层中的碳酸钙与干容重,进而由相关参数推算各土层的碳酸钙的沉积速率(
V
,下同),这是笔者的尝试。结果表明,该剖面中的碳酸钙的沉积速率,均有自下而上递增的趋势,各层总平均速率为0.20g/cm
2
·10
3
a。
科研简讯
Quantulus-1220液闪仪在地质断代中的应用
焦文强, 向宏发
1989, 11(1): 99-100.
摘要
(
)
PDF
(2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1986年引进芬兰LKB公司生产的Quantulus-1220高灵敏度低本底液体闪烁计数器(以下简称液闪仪)以来,笔者已测量
14
C年代数据413个(截止到1988年4月11日),为地质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时间尺度。
科研简报
场地地震效应及其预测的某些考虑
蒋溥
1989, 11(1): 101-114.
摘要
(
)
PDF
(15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场地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场地地震工程地质单元划分、地震反应分析、活断层工程分类等五个方面、论述场地地震效应及其预测中基本原理和方法。根据工程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分析、地震小区划等地震工程实践,对场地地震效应及其预测提供一些基本考虑和经验。
气爆型水库诱发地震的分析
胡平, 胡毓良, 马文涛, 陈献程, 杨清源
1989, 11(1): 115-124.
摘要
(
)
PDF
(12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爆可能为水库诱发地震的一种成因。本文讨论了气爆机理。通过弹性理论分析和能量计算,讨论了它产生的条件,估计了其一般震级。 岩溶区的一些中小水库曾出现过气爆现象。但曾被作为典型气爆成因的乌江渡水库诱发地震却不属于气爆型。
三轴压缩下两类砂岩变形破坏的实验研究
王宝生, 李建国, 许秀琴, 史兰斌
1989, 11(1): 125-133.
摘要
(
)
PDF
(50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讨论了围压高达700MPa的条件下,发生实验变形的长石砂岩和石英砂岩的变形模式和变形机制。完整长石砂岩的脆延过渡带在200—400MPa,完整石英砂岩的脆延过渡带在250—350MPa,长石砂岩在600MPa围压以上出现高压脆化现象;两类切口岩石的稳滑粘滑过渡界限分别是200MPa和150MPa。不同的变形模式主要起因于程度不同的碎裂机制。文中还对矿物成分的影响、脆性行为之延伸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
科研简讯
云南耿马-澜沧地震区综合考察的初步报道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耿马-澜沧地震区调查组
1989, 11(1): 135-136.
摘要
(
)
PDF
(34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8年11月6日发生耿马-澜沧强震后,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组织人员奔赴震区进行了综合考察,同时采用遥感技术,包括卫星与航空遥感对灾情及地震地质、活动构造进行全面了解。
主 管:中国地震局
主 办: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创 刊:1979年
周 期:双月刊
开 本:16开
ISSN 0253-4967
CN 11-2192/P
邮发代号:82-809
电 话:010-62009049/9063
E-mail:dzdz@ies.ac.cn
下载中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参考文献要求
图件的要求
稿约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
《地球物理学报》
《岩石学报》
《地质学报》
《地震学报》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