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0年 第1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0-03-07
    目录
    地震地质1990年第12卷第1期目录
    1990, (1):  0-0. 
    摘要 ( )   PDF (1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简报
    根据地震活动的天文周期预测2020年前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趋势
    杜品仁
    1990, 12(1):  1-11. 
    摘要 ( )   PDF (13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中国大陆大地震与月球运动和太阳活动周期的相关性,发现:青藏断块区的M≥7.5地震活动与18.6年月球交点运动周期相关;新疆断块区的M≥7.1地震活动与8.85年月球近地点运动周期相关,整个中国大陆的M≥7.0地震有在太阳黑子周谷期附近以及在太阳周双周内多发的趋势;M≥8的中国大地震还有集中发生在太阳活动世纪周峰、谷值年代附近的趋势。依据这些相关性作出了地震活动趋势预测:中国大陆,特别是西部地区,这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延续至本世纪末,下一个活跃期估计是2006—2015年。
    科研简讯
    α径迹法预报地震效能的研究
    宋一峰
    1990, 12(1):  12-14. 
    摘要 ( )   PDF (3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α径迹观测是利用透明薄膜(或35mm电影胶片)为探测器,埋设在土层中进行野外照射,积累周期为21天。探测薄片经化学药剂蚀剂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读数。α径迹量的计数以径迹密度j(个数/毫米2)表示。
    科研简报
    大地震的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和重复时间
    傅征祥
    1990, 12(1):  15-20. 
    摘要 ( )   PDF (8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66—1981年中国大陆华北和西南地区发生了10次大地震(Ms≥6.9),其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有明显差异,从1天到1000天不等。它们似乎与主震震级大小无关,却依赖于不同主震的重复时间,即较长的持续时间对应较长的重复时间。基于地震力学的观点,较长的重复时间意味着地震断面静止接触时间较长,断面摩擦强度将增大,产生数量较多和面积较大的强固点,所以,有可能在断面主破裂之后,观测到较长持续时间的强余震活动(强固点破裂)。
    山西霍山山前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和1303年洪洞8级地震
    徐锡伟, 邓起东
    1990, 12(1):  21-30. 
    摘要 ( )   PDF (66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霍山山前断裂是山西临汾盆地北半部主边界断裂。本文根据沿断裂带的1:1万地质填图结果,详细地研究了霍山山前断裂的活动历史、断裂的分段性及其构造活动特征、不同时期以来的右旋错动幅度和滑动速率以及与1303年洪洞8级地震的关系。最后,根据山西地堑系内已获得滑动速率值的几条北北东向主干断裂的构造特殊性,讨论了地堑系两侧的一级右旋运动水平。
    宁夏及其邻区地震活动带与小区域构造应力场
    赵知军, 刘秀景
    1990, 12(1):  31-46. 
    摘要 ( )   PDF (19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利用宁夏及其邻区地震台网记录的18099个初动符号,以单个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小震综合解的平均解,求得7个小区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全区主压应力场的平均方位为39°左右。各小区的平均主压应力方位为:西(吉)、海(原)、固(原)地区60°;银川平原及石咀山地区42°;石咀山以北、以西地区26°;(中)卫、(中)宁地区17°。各区均以来自西南方向的压应力为主。并认为当弱震活动带走向与主压应力方位成25°—30°夹角时,未来在这些条带上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表层构造横向不均匀性在电磁测深响应中的影响
    王宝钧
    1990, 12(1):  47-52. 
    摘要 ( )   PDF (7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受表层构造横向不均匀性的影响,其视电阻率曲线会发生畸变。为了分析表层构造横向不均匀性对测深曲线的影响,本文采用有限单元方法对几种野外常见的表层横向不均匀构造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构造的横向不均匀性对于测深曲线的影响是严重的。
    科研简讯
    内蒙古南部麻粒岩中辉石的特征
    俞理宝, 杨主恩, 鲍秀瑛
    1990, 12(1):  53-56. 
    摘要 ( )   PDF (4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冀北和内蒙古南部西起酒馆东至涞源,处于华北地台的边缘,这里出露前震旦纪变质岩系,属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岩石由斜方辉石、角闪石、石榴石、斜长石、微斜长石、黑云母、石英、单斜辉石、磁铁矿、金红石、磷灰石等矿物组成,以含斜方辉石、角闪石、石榴石为特征。由于矿物含量不等,其中变质较深的常形成黑云紫苏麻粒岩、紫苏麻粒岩、铁铝榴石麻粒岩、角闪麻粒岩、混合岩化麻粒岩等,属角闪石麻粒岩相,部分为辉石麻粒岩相。
    科研简报
    走滑断裂的枢纽运动是形成特征地震的一种机制
    王华林, 耿杰
    1990, 12(1):  57-62. 
    摘要 ( )   PDF (8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特征地震特点与枢纽运动特征的对比分析,得出走滑断裂的枢纽运动是形成特征地震的一种机制,断裂的枢纽轴部是特征地震发生的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富蕴、海原、炉霍和郯城地震断裂皆属特征地震断裂。
    海原活动断裂流体地球化学场初探
    姜大庸, 阎贤臣
    1990, 12(1):  63-68. 
    摘要 ( )   PDF (8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沿海原断裂带,地下水离子含量由东向西逐渐递增。同一水文地质条件下,地震中活动性强,错动大的地段上离子含量明显较高。断裂带上覆盖层中气体组分的分布具有规律性,由断层向两侧,一些元素含量由高变低,在断层附近形成高值异常带,但峰值点不完全与地表断层位置重合,拉张区的氡、汞、氢均有较大幅度异常,压扭区中地震错动最大地段,汞、氢异常最大,灵武5.3级地震前后,氢值有显著变化。
    新疆独山子震害地质区划
    王立功, 蔡灵铎, 陈建英
    1990, 12(1):  69-75. 
    摘要 ( )   PDF (10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扼要介绍了独山子地区特有的地质背景——最新的造山运动、独特的泥火山喷出物、广阔的戈壁平原和特殊的洼地沉积。与地质背景有关的一系列地质因素地基土、地形、断层、崩塌、滑坡等也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地质因素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取得震害地质A、B、C、D、E五级分区。根据不同分区地震地面效应强弱程度的差异,建议在土地利用上应避南就北,即避开泥火山和山前洼地而就戈壁平原。
    科研简讯
    广东深圳全新世海岸线变迁和地壳垂直形变速率估计
    卢演俦, 孙建中
    1990, 12(1):  76-78. 
    摘要 ( )   PDF (3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笔者曾于1987年冬和1988年夏初对深圳海岸带作了第四纪地质和地貌调查,对本区全新世海岸线变迁及地壳垂直形变速率作了初步估计。
    科研简报
    秦岭地区丹风群蛇绿岩古地磁研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吴汉宁, 朱日祥, 刘椿, 常承法
    1990, 12(1):  79-85. 
    摘要 ( )   PDF (10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秦岭造山带内丹风群蛇绿岩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古地磁研究,通过对剩磁分量成因形成时代及变质变形作用对特征分量的影响的讨论,初步确定了丹风群古地磁极位置和古纬度值,并对丹风群的形成演化作了初步探讨。
    会讯
    第四届构造物理讨论会暨第二届高温高压岩石力学讨论会在京举行
    马胜利
    1990, 12(1):  86-86. 
    摘要 ( )   PDF (1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高温高压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构造物理讨论会暨第二届高温高压岩石力学讨论会于12月10日—12日在北京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能源部、工程兵、国家地震局等系统和高等院校的近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科研简报
    贺兰山东麓冲沟裂点溯源迁移速率及其形成年龄的讨论
    崔黎明, 王萍, 潘祖寿, 廖玉华, 汪一鹏, 宋方敏
    1990, 12(1):  87-95. 
    摘要 ( )   PDF (29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对洪积扇断层崖上升盘冲沟裂点位置的实测和研究,讨论了贺兰山东麓地区影响裂点溯源迁移速率的主要因素,建立了这一地区裂点位置与形成年龄关系的公式。据此确定贺兰山东麓断层全新世以来至少发生过三次类似1739年平罗大地震的古地震事件,强震的重复间隔时间大约在2500年至3500年。
    会讯
    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在武汉召开
    夏元祁
    1990, 12(1):  96-96. 
    摘要 ( )   PDF (1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国科联(ICSU)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全国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湖北省地质学会、湖北省石油学会、中国地质大学联合举办的大陆构造及成矿用学术讨论会,1989年11月20—24日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73个单位的198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学部委员、国科联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委员会执行主席、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主任马杏垣教授主持了这次大会,井作了"从板块构造到大陆构造"的开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