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2年 第1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2-12-09
    目录
    地震地质1992年第14卷第4期目录
    1992, (4):  0-0. 
    摘要 ( )   PDF (2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简报
    郯庐断裂带沿线幔源包体的特征及初步推论
    林传勇, 史兰斌, J.V. Ross, J.K. Russell
    1992, 14(4):  289-304. 
    摘要 ( )   PDF (205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东部郯庐断裂带及共东侧6个地点的幔源包体主要为二辉橄榄岩及少量异剥橄榄岩,其结构显示出由残碎斑状、粒状变晶向糜棱结构的过渡,反映了上地幔不同条件下的变形。矿物平衡分析表明这些包体处于平衡状态,用3种不同方法汁算的平衡温度为700~1000℃,平衡压力为1.4~2.5Gpa。本区古地温线高于理论地温线,表明该地区存在有上地幔的底辟,同时推测在40~100km深度范围内存在有活动剪切带。
    书讯
    《英汉遥感地质学词汇》已出版
    张尧
    1992, 14(4):  304-304. 
    摘要 ( )   PDF (205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遥感地质学研究在各个学科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开展和实际应用。遥感地质技术已经成为我国许多研究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大大促进了地质科学的发展。但是,目前有许多学术名词的使用不统一,外文词汇译名不一致,给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带来诸多不便。
    科研简报
    山西地堑系强震的活动规律和危险区段的研究
    徐锡伟, 邓起东, 董瑞树, 张崇立, 高维安
    1992, 14(4):  305-316. 
    摘要 ( )   PDF (24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西地堑系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强震活动带之一。作者系统地分析了山西地堑系历史强震的重复和迁移现象、M≥7级地震前中强地震的活动特征、蠕变曲线的线性分段性,并根据近期地震活动的特点,判断了现今地震活动暂态和未来地震活动性;最后,在现有的形变测量资料、历史地震和古地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山西地堑系内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区段。
    安宁河断裂带北段的最新地面活断层与地震潜在能力研究
    钱洪, 唐荣昌, 文德华, 黄祖智
    1992, 14(4):  317-323. 
    摘要 ( )   PDF (11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最新地面活断层的不连续性,断层滑动速率以及古地震研究的角度讨论安宁河断裂带北段的地震潜在能力,认为不连续的活断层可能成为各自独立的地震破裂单元,从而决定了地震的潜在能力,其中,野鸡洞破裂段的潜在地震能力最强,可达7级。上次地震至今的平静时间已接近古地震的平均重现间隔,因而具有高度的地震危险性。
    会讯
    发挥女地质工作者作用研讨会在京召开
    姚彦之
    1992, 14(4):  323-323. 
    摘要 ( )   PDF (11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2年10月7~9日在北京召开了"庆祝中国地质学会70周年暨发挥女地质工作者作用研讨会"。来自14个部委的57名代表中有长期坚持在生产第一线的野外地质工作者、进行地质科学研究的专家和教师、以及在地质战线上参加管理、出版和测试的工作人员。
    科研简讯
    俯冲带海水贯人-一种浅源地震诱因的设想
    刘蒙华
    1992, 14(4):  324-324. 
    摘要 ( )   PDF (1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地震属于构造地震,主要原因在于两个刚性板块在俯冲带摩擦、破裂而诱发地震(李春昱,1982)。这种解释在多数情况下是合理的,但是对于分布广泛而且地震频繁的海沟附近的浅源地震来说,作者认为,可能是板块运动所形成的俯冲带,海水贯入引起的。
    科研简报
    估计地震能量和地震效率的构造物理方法
    王绳祖
    1992, 14(4):  325-332. 
    摘要 ( )   PDF (10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强约束匀阻化椭圆形震源简化模型及震源参数计算原理,建立了一种由构造、介质、物理环境和驱动背景等条件估计地震能量和地震效率的构造物理方法,并针对我国28例6级以上地震进行了初步的验算。其结果表明:地震效率η为0.008~0.050;由本方法所得地震能量推算的震级,与各震例原定震级相比较,78.6%的震例震级偏差不超出±0.5级。
    会讯
    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会议在京召开
    笑珊
    1992, 14(4):  332-332. 
    摘要 ( )   PDF (10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局、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共同发起,由中国国家地震局主办的"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会议,于1992年10月7~10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我国地震、地矿、石油、冶金、化工、建筑、煤炭、水电及有关大专院校的代表近300人和来自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国外学者60余人参加了大会。
    科研简报
    确定后效严重的历史大震区的原则与方法再探讨
    秦保燕, 陈家超, 冯霞英
    1992, 14(4):  333-340. 
    摘要 ( )   PDF (12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现代小震活动性资料确定历史大震区的方法原則和方法的定量判据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并以少数震例作了分析和检验。
    摩擦滑动对石英和方解石热释光性质的影响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马胜利, 计风桔, 马瑾, 刘天昌, 许秀琴
    1992, 14(4):  341-349. 
    摘要 ( )   PDF (12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高温高压实验及热释光测量建立了石英在100MPa和方解石在30MPa围压下剩余热释光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以此为据,通过三轴摩擦实验前后样品的热释光测量,研究了相应围压、不同错动速率下摩擦滑动对石英和方解石剩余热释光强度的影响及其反映的温度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已有理论结果和实际资料,对利用热释光方法断代及推测断层活动方式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会讯
    祝贺中国地质学会成立70周年
    姚彦之
    1992, 14(4):  350-350. 
    摘要 ( )   PDF (2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2年9月20~2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了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70周年大会。到会代表和佳宾共500余人,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朱训在会上做了"为地质科学技术繁荣与发展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中回顾了过去,谈到了当前的形势任务,并指出了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祝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建校40周年
    王世之
    1992, 14(4):  350-350. 
    摘要 ( )   PDF (2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祖国深化改革,进一步开放,经济建设蓬勃发展之际,迎来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建校40周年。
    科研简报
    华北元古代基性岩墙群研究
    陈孝德, 史兰斌, 贾三发
    1992, 14(4):  351-357. 
    摘要 ( )   PDF (13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华北元古代基性岩墙群的岩石以辉绿结构为主,成分为镁低、钾钠稍高的拉斑玄武岩类。内含3个亚群,分別在1.5Ga、1.2Ca、0.9Ga前形成。推导出3期拉张应力场的方向分別为南北、北东-南西和北西-南东向。
    科研简讯
    冀东早前寒武角闪岩相、绿片岩相岩石及中、上地壳分层的讨论
    吴宗絮
    1992, 14(4):  358-360. 
    摘要 ( )   PDF (4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今陆壳结构的分层主要建立在地震波速度分层模型的基础上。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将地球物理模型与岩石学模型结合起来,就可对陆壳结构的分层提出更好的约束条件,这是当前岩石圈层圈结构研究的一个重要新趋势。笔者提出冀东地区角闪岩亚相的划分和绿片岩相归属于高温亚相的意见,并由此推导中、上地壳的分层,为地震研究提供岩石介质的背景资料。
    科研简报
    几种全岩样品40Ar-39Ar年龄谱的探讨
    李大明, 陈文寄, 李齐, 王昕
    1992, 14(4):  361-367. 
    摘要 ( )   PDF (9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了玄武岩、辉绿岩和断层泥中粘土矿物3种全岩样品在40Ar-39Ar分析中的某些问题。利用快中子照射过程中不同矿物发生不均匀Ar丟失的模式解释了玄武岩40Ar-39Ar全熔年龄与K-Ar年龄间的差异。对辉绿岩样品的40Ar-39Ar分析确定了辉绿岩脉的侵入时代,并说明该地区其它辉绿岩样品K-Ar年龄的离散是受后期变质作用的影响。对于断层泥中粘土矿物,快中子照射中39Ar的反冲丢失导致<1μm粒级部分的40Ar-39Ar全熔年龄偏高。<1μm和2~10μm粒级样品的40Ar-39Ar年龄谱中,低温区较低的阶段年龄可能是断层后期较强烈活动的结果。
    科研简讯
    华南首次发现断层眉脊带
    潘建雄, 张玉岫, 龙运武
    1992, 14(4):  368-368. 
    摘要 ( )   PDF (8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笔者在湘西北地区进行地震地质考察时,于澧县南约20km的观音庵东侧尺马山一带发现了北东走向的断裂眉脊带,这是首次在华南地区发现断层眉脊带,这将有助于对华南地区活断层与地震断裂的研究。
    科研简报
    唐山7.8级地震的震前趋势异常变化为什么加速
    邱泽华, 张宝红
    1992, 14(4):  369-373. 
    摘要 ( )   PDF (6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唐山7.8级地震震中区的观测资料表明,1976年5月初,地壳岩层中发生了重要的事件,它使地形变、地下水位,重力、地电阻率等方面的异常突然地加速。从构造塌陷的角度看,这些异常加速都可以用唐山7.8级地震主断裂上出现了大量张裂隙来解释,这种张裂隙发生在地表附近,其延伸方向与断裂平行,是岩层局部向上凸起造成的。地应力方面的资料与此相符。
    科研简讯
    安徽明光隐伏活动断裂的发现及其意义
    姚大全
    1992, 14(4):  374-375. 
    摘要 ( )   PDF (8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徽嘉山明光镇及附近的中新世明光组碎屑岩中曾发现古地震遗迹,更有著名的郯庐断裂通过该区,但郯庐断裂究竟从何处通过,其具体结构和最新活动时代等尚未见确切报道。 前不久,笔者通过明光地震小区划场地的现场调研,收集和分析了诸方面资料,对郯庐断裂在该地区隐伏的具体部位和活动性特征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科研简报
    高温高压下蒙脱石显微变形与力学性质的研究
    冯锦江, 李建国
    1992, 14(4):  376-380. 
    摘要 ( )   PDF (63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蒙脱石的变形特征和机制,着重阐述了蒙脱石的显微变形特征与温度压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应力-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围压为200M Pa条件下,温度升高将导致蒙脱石的变形增大。对相同应变量所需的差异应力则随温度上升而下降。但是,当温度>500℃时,相同应变量所需差异应力较300℃时显著增大,其屈服强度和变形模量在T≥500℃,σ3≥300MPa时均因脱水明显增大。蒙脱石在高温高压下均为渐进失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