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期刊荣誉
数据库收录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浏览
待发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1998年 第2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8-06-10
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地震地质1998年第20卷第2期目录
1998, (2): 0-0.
摘要
(
)
PDF
(4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简报
序
《地震地质》编委会
1998, 20(2): 97-98.
摘要
(
)
PDF
(2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序1998年1月10日11时52分河北省张北县与尚义县交界地区发生M6.2强震,微观震中为北纬41.1°,东经114.3°,宏观震中位于张北县大河乡与单晶河乡之间。这次地震被定名为张北-尚义地震。
地震预报
张北-尚义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异常及其跟踪预报
车用太, 王基华, 林元武, 朱清钟, 张培仁
1998, 20(2): 99-104.
摘要
(
)
PDF
(14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张北-尚义地震前华北北部地区存在为期两年以上的地下流体高值中期异常;近一年来该区地下流体异常此起彼落并与某些中等或中强地震活动遥相呼应;震前两个月距震中100~200km的地区出现典型的地下流体短临异常。两年来跟踪上述异常,不断修正对震情形势的认识,震前半个月做出较为成功的短临预报。
张北-尚义地震前太平庄井地下流体中短期异常
张培仁, 刘成龙, 王志敏, 陶京玲
1998, 20(2): 105-109.
摘要
(
)
PDF
(11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张北-尚义地震前,北京太平庄井地下流体多次出现异常,这些异常虽然在时间上与1997年5月25日张家口4.2级和1997年10月21日乌拉特后旗5.0级地震相对应,但笔者认为应该将这些异常群体与地震活动都看作是华北北部地区地壳活动的反应,是整个区域应力场应力不断增强的反应,是张北-尚义地震的中短期前兆异常。
张北-尚义地震前地下水物理动态异常与短临预报
朱清钟, 谷元珠, 刘成龙
1998, 20(2): 110-112.
摘要
(
)
PDF
(6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张北-尚义地震前塔院、太平庄两井的水位、水温出现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笔者利用这些异常并结合其它测项的异常,震前曾提出了一定的短临预报意见。
怀来断层气CO
2
监测及张北-尚义地震的短临预报
王基华, 林元武, 高松升
1998, 20(2): 113-116.
摘要
(
)
PDF
(9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初步总结了怀来后郝窑测点自开展断层气CO
2
观测以来所获得的中强以上地震的震例。重点介绍了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地震前后该测点断层气CO
2
的变化特征及对该地震的短临预报。对利用该测点断层气CO
2
单点预报地震三要素及其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张北-尚义地震现场CO
2
测量与震后趋势判断
林元武, 刘五洲, 王基华, 车用太
1998, 20(2): 117-121.
摘要
(
)
PDF
(10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CO
2
快速测定法监测了张北-尚义地震现场4个观测点的CO
2
动态特征,并初步讨论了CO
2
的来源。结果表明CO
2
没有明显的异常,故认为6.2级地震之后,震区构造应力没有进一步增强的迹象。因此于1998年1月20日和2月3日两次提出15d内震区发生
M
s
≥5.0强余震的可能性不大的震后趋势预测意见。事实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利用地震活动性分析对张北-尚义地震进行预测与震后反思
董瑞树, 任国强, 冉洪流
1998, 20(2): 122-130.
摘要
(
)
PDF
(20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地震活动性分析对张北-尚义地震所作的中长期预测进行总结与反思。首先通过张北-尚义地震所在的燕山-渤海北西向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分析,对该带作了分段,并确认了张家口段为未来中强震的危险段。第二步通过TBB法计算确认了该段内28号潜源为1~3a的危险区,该区靠近张北震中区,此次地震震中即在使用资料范围内。第三步,由对预报结果的反思,提出应加强中强地震构造背景的研究,特别要注意区域地震活动。
征兆地质学在张北-尚义地震预测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徐好民
1998, 20(2): 131-134.
摘要
(
)
PDF
(8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6年10月提出京西北延庆、张家口、商都、集宁一带属高应力集中区,值得进一步注意的预测意见,1998年1月10日发生的张北-尚义地震正处在张家口、商都、集宁围限的中心地区,作为中长期地震危险区判断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在地震预报上宏观微观结合应该是有益的,行之有效的。
震后调查与综合研究
张北-尚义地震的地震构造环境与宏观破坏特征
徐锡伟, 冉勇康, 周本刚, 尹功明, 李建华, 刘五洲
1998, 20(2): 135-145.
摘要
(
)
PDF
(31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阐述了张北-尚义地震的区域地震构造环境,结合本次地震的宏观烈度分布、震源机制解和震区卫星影像的线性构造解释等资料,讨论了地震的孕震构造和可能的发震断层,认为本次地震是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北西端最新活动的结果,北西向的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未来的地震活动趋势应引起重视。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地震构造特征的初步探讨
徐杰, 宋长青, 楚全芝
1998, 20(2): 146-154.
摘要
(
)
PDF
(22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西向张家口-蓬莱断裂带由近20条北西至北西西向断裂组成,是一条对新生代区域地质构造发育起到重要控制作用的地壳构造带。断裂带新生代活动由中部向西北和东南部发展,总体表现左旋走滑性质。断裂带有山西断陷盆地带等几条北东向活动构造带与之交汇,形成北西和北东向两组断裂相互交切的构造组合,出现5个复杂的构造交接段。6级以上强震和大多数中小地震群集于这些地段,其中北西和北东向断裂都可能发生地震,显示共轭破裂错动特征,但北东向断裂发生的地震强度较大。张北-尚义6.2级地震发生于断裂带与山西断陷盆地带交接段的西缘,是断裂带向西北扩展的结果。
张北-尚义地震区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结构
赵国泽, 刘国栋, 詹艳, 江钊, 刘铁胜, 汤吉, 王继军, 李文军, 梁竞阁
1998, 20(2): 155-163.
摘要
(
)
PDF
(26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张北-尚义地震区及其邻区的深部结构的研究表明,张家口-蓬莱构造带与其两侧的山西裂谷系、华北裂谷盆地和燕山褶皱带相比,具有低阻性质,地壳内的速度界面及莫霍面的深度分布显示出明显的不同。以延怀盆地为界,把张家口-蓬莱构造带分成西北和东南两段。最新的大地电磁观测研究表明,张北-尚义地震区电性结构与周围有一定差别,壳内有一近北北西向构造,主震和绝大多数余震都发生在壳内低阻带以上。
张北-尚义地震前后电阻率的变化及分析
汤吉, 赵国泽, 王继军, 李文军, 詹艳
1998, 20(2): 164-171.
摘要
(
)
PDF
(18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张北-尚义地震区震前已有大地电磁资料测点(511点)进行了两次重复观测,在震中区测点(MMC点)进行了连续4昼夜的观测。测量结果显示:(1)与震前资料相比,511测点沿电性构造走向方向(NNW)在0.2~4s周期范围内的视电阻率减小,垂直走向方向的视电阻率增大;(2)MMC测点两个方向在0.2~10s周期范围内的视电阻率随测量时间逐渐增大; (3)511测点两次重复观测和MMC的观测可能都反映出震后电阻率正在逐渐恢复。此外,还对地震前后地下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初步推测,观测到的电阻率变化是由于地下流体活动引起的。
张北-尚义地震与大同-阳高地震地震活动对比研究
邓志辉, 楚全芝, 李建华, 刘培询, 梁小华
1998, 20(2): 172-178.
摘要
(
)
PDF
(22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张北-尚义地震与大同-阳高地震虽然相距不远,但在地震活动性上有较大的差异。大同-阳高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断裂带附近微震活动、震源邻区地震活动趋势、地震活动空区展布和余震分布都与北东或北西向这组共轭构造一致;张北-尚义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断裂带附近微震活动、震源邻区地震活动趋势、地震活动空区展布和余震分布则与近南北或近东西向这组共轭构造平行。产生这种方向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构造条件的差异以及附加应力场的不同。
张北-尚义地震典型地段的地表破坏
车用太, 刘五洲, 王基华, 林元武
1998, 20(2): 179-182.
摘要
(
)
PDF
(7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张北-尚义地震引起了局部地表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地裂缝、河岸坍塌、巨石滚落、喷砂冒水、冰面开裂等现象。对典型地段的地表破坏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地裂缝优势走向为NNW与NWW向,可能与发震构造一致。
张北-尚义地震宏观异常的震后调查及分析
刘五洲, 车用太, 林元武, 王基华
1998, 20(2): 183-188.
摘要
(
)
PDF
(15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对张北-尚义地震宏观异常的震后现场调查结果,统计了各类宏观异常的异常数量与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宏观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宏观异常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地震短临预报的意义。
主 管:中国地震局
主 办: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创 刊:1979年
周 期:双月刊
开 本:16开
ISSN 0253-4967
CN 11-2192/P
邮发代号:82-809
电 话:010-62009049/9063
E-mail:dzdz@ies.ac.cn
下载中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参考文献要求
图件的要求
稿约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
《地球物理学报》
《岩石学报》
《地质学报》
《地震学报》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