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1年 第2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1-03-07
    目录
    地震地质2001年第23卷第1期目录
    2001, (1):  0-0. 
    摘要 ( )   PDF (4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简报
    纪念著名地质学家马杏垣院士
    2001, 23(1):  1. 
    摘要 ( )   PDF (2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地质学家马杏垣先生 ,于 2 0 0 1年 1月 2 2日在北京与世长辞。中国失去了一位卓越学者 ,广大科学工作者深感痛惜 ,以崇敬的心情纪念这位科学大师的光辉生涯和非凡业绩。马杏垣先生 1919年 5月 2 2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1935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 ,1938年加入由周恩来亲自领导的中共南方局地下党 ,同年考取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 ,194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 ,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 ,应聘到北京大学地质系任副教授 ,195 1年晋升为教授。 195 2年院系调整时 ,他转入北京地质学院 ,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副教务长、院长助理、副院长等职。1978年调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兼地质研究所所长。他曾任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先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首批博士生导师 ,1980年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院士 )。马杏垣院士先后担任过国际地震危险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岩石圈委员会执行局委员、第六协调委员会“喜马拉雅及其邻区分委会”副主

    构造地质
    塔里木盆地阿图什-八盘水磨反冲构造系统研究
    曲国胜, 陈杰, 陈新发, Canerot J, 李亦纲, 尹军平, 李军, 彭琪宇, 尹金辉
    2001, 23(1):  1-14. 
    摘要 ( )   PDF (58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深部物探(地震剖面、MT和重力)综合构造解释,在位于东起八盘水磨,西至乌鲁克恰特以西的南天山前陆冲断带中,确定了阿图什-八盘水磨反冲构造系统及其三角带构造;该反冲系统由小阿图什-八盘水磨和乌尔-喀拉套山反冲构造系统及小阿图什-乌鲁克恰特被变形的反冲构造系统组成;即在以往认为南天山向塔里木盆地大规模逆冲推覆的地区,塔里木盆地盖层第四纪以来沿多组滑脱面向天山新生代造山带反冲推覆。塔里木盆地反冲构造系统发育的区域基底埋深往往大于10km,对应麦盖提基底构造下凹区,而相邻柯坪塔格薄皮推覆构造系统发育的区域基底埋深一般小于10km,对应巴楚基底构造上隆区;逆冲和反冲构造转换带基底埋深约10km,平衡剖面恢复表明弧形逆冲和反冲构造顶部分别为逆冲和反冲位移量最大位置。
    灵武断裂晚第四纪古地震及其破裂特征
    柴炽章, 廖玉华, 张文孝, 许文俊, 申旭辉, 田勤俭
    2001, 23(1):  15-23. 
    摘要 ( )   PDF (34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地质地貌调查基础上,对灵武断裂进行了古地震槽探揭露。结果显示,距今28ka以来,灵武断裂上发生过5期地表破裂型地震事件,时间大约分别在距今(27.15±0.778),20.0,(13.07±0.06),(10.586±0.05)和6.0ka。根据5期古地震事件的综合对比分析,发现断裂有分段组合破裂的特征,由此并结合槽探揭示的古地震同震位移等估计了古地震的震级。
    内蒙大青山山前活动断裂带的地震破裂分段特征
    江娃利, 肖振敏, 王焕贞, 龚复华
    2001, 23(1):  24-34. 
    摘要 ( )   PDF (34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沿内蒙大青山山前活动断裂进行野外调查及探槽开挖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西部地段及东部地段的最新活动时期在全新世中期以后及全新世晚期以前;中部地段在全新世晚期强烈活动,公元849年包头地震的地表破裂沿该段展布。大青山山前台地与断层陡坎分布、洪积扇类型及河流阶地断错等地貌特征、全新世晚期断裂活动范围、沿断裂带探槽开挖获得的古地震事件对比,以及现今中小地震震中分布表明,全新世晚期大青山山前断裂的活动以土左旗为界,该界以西全新世晚期断裂强烈活动,该界以东全新世晚期断裂活动不明显。全新世时期大青山山前断裂的活动显示了由东向西的迁移。
    青藏高原北缘海原、古浪、昌马大地震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分析
    傅征祥, 刘桂萍, 陈棋福
    2001, 23(1):  35-42. 
    摘要 ( )   PDF (24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Coulomb静应力变化的概念,研究了青藏高原北缘的海原(1920年2月,M=8.5)、古浪(1927年5月,M=8.0)和昌马(1932年12月,M=7.6)3次大地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海原大地震发生可能诱发古浪大地震提前16~44a发生;而昌马地震发生可能不受海原和古浪地震诱发静应力变化的影响。
    青藏高原东缘礼县-罗家堡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分析
    韩竹军, 向宏发, 冉勇康
    2001, 23(1):  42-48. 
    摘要 ( )   PDF (18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礼县-罗家堡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有过明显活动。在礼县—罗家堡段和天水镇—街子口段直接错断全新世地层。断裂沿线地表陡坎发育,水系被左旋位错。结合沿该断裂带广泛分布的地震滑坡、砂土液化等,认为礼县-罗家堡断裂带是1654年天水南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该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位错速率为0.95mm/a,平均垂直位移速率为0.35mm/a,垂直位移速率约为水平位移速率的1/3。这个比值与一次断裂突发性垂直位错量(1.9m)与水平位错量(5.2m)的比值基本吻合。
    延怀盆地上地壳热流体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车用太, 王基华, 鱼金子, 刘五洲, 宋贯一
    2001, 23(1):  49-54. 
    摘要 ( )   PDF (18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研究了延怀盆地上地壳热流体的温度、水化学、气体化学与同位素化学特征,确定热水成因与大气降水渗入有关,并计算了热储温度与水循环深度,认为热水活动对中小地震活动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并影响断裂活动强度。
    延怀盆地晚更新世中晚期湖泊发育与气候变化
    郑荣章, 计凤桔, 李建平
    2001, 23(1):  55-62. 
    摘要 ( )   PDF (24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延怀盆地晚更新世发育湖相沉积。根据4个中晚期湖相层剖面的孢粉分析鉴定结果,结合区内晚更新世湖相层的年代测定及湖泊发育的分期,恢复了发育于55~26和20~8kaB.P.时间段内的第2,3期湖泊发育期间的古气候环境。延怀盆地晚更新世中晚期湖泊沉积反映了潮湿气候的特征。
    青岛沧口-温泉断裂的空间展布及现代活动性研究
    栾光忠, 张海平
    2001, 23(1):  61-68. 
    摘要 ( )   PDF (17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野外地质观察和断裂的地质剖面为依据,阐述了青岛沧口-温泉断裂的空间展布和构造特征。并应用区域地貌、地震地质、第四纪地质方法和断裂活动的绝对年龄资料对青岛沧口-温泉断裂现代活动性进行了研究,认为上述断裂自晚更新世以来,其活动趋向稳定状态,属于晚第四纪不活动断裂。
    云南地壳和上地幔的岩石学结构
    周真恒, 向才英, 杨昆杰
    2001, 23(1):  69-78. 
    摘要 ( )   PDF (35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地表出露变质岩、深部地震测深资料和高温高压岩石波速测试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云南地壳和上地幔岩石组成。结果表明,云南上、中、下地壳分别由绿片岩相(顶部为沉积层)、角闪岩相和麻粒岩相变质岩组成或分别由与之相当的花岗岩类、闪长岩类、辉长岩类组成,部分地区地壳底部有镁铁质榴辉岩存在。上地幔由橄榄岩组成,部分地区(兰坪思茅坳陷和滇中坳陷)壳幔过渡带可能由镁铁质榴辉岩和橄榄岩组成。
    地球物理
    一种新的K-Ar和40Ar-39Ar等时线——40Ar/40K-36Ar/40K和40Ar/39Ar-36Ar/39Ar等时线
    李大明, 李齐, 王瑜
    2001, 23(1):  79-85. 
    摘要 ( )   PDF (15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理论推导,提出了一种新的K-Ar、40Ar-39Ar等时线:40Ar/40K-36Ar/40K、40Ar/39Ar-36Ar/40Ar等时线。通过实例证明它与其它等时线方法可以进行相互检验。在一些不能利用其它等时线方法的情况下,新的40Ar/40K-36Ar/40K和40Ar/39Ar-36Ar/40Ar等时线方法可以充分显示它的使用价值和存在意义。
    西吉—中卫地震测深剖面及其解释
    李松林, 张先康, 任青芳, 张成科, 石金虎, 赵金仁, 刘宝峰, 潘素珍, 张建狮, 刘建军
    2001, 23(1):  86-92. 
    摘要 ( )   PDF (19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南北向的西吉—中卫宽角反射/折射剖面测深资料的二维处理、计算和解释,研究了中宁、中卫和同心一带弧形构造及其两侧的壳幔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3个区域的壳幔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标志壳幔深部构造存在着差异,地壳厚度变化大,弧形构造带中部为一莫霍面隆起(深45.0km),弧形构造带南北两侧上地壳中存在不同的低速块体。
    唐山活动断层的浅层地震精细探测
    郝书俭, 尤惠川
    2001, 23(1):  91-97. 
    摘要 ( )   PDF (49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方法对唐山断层进行精细探测,得到了300m以上尤其是近地表结构的清晰图像,证明NW倾向的唐山断层在活动时,南段是一个高角度的正断层,向上错断了全新统(Q4);北段则表现出逆断层的性质。
    华北4次中、强地震前震源区及其附近应力场的变化
    周翠英, 王华林, 王红卫, 王梅, 柳凤兰, 周元夫
    2001, 23(1):  98-110. 
    摘要 ( )   PDF (36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小震机制解资料,分析了1975年海城7.3级和1976年唐山7.8级强震及1983年菏泽5.9级和1995年苍山5.2级中强震前,震源区及其周围不同构造部位应力场的时、空变化,证实震前震源区附近应力场曾有某些异常改变,如唐山强震前震源区周围出现长达4a多的小震机制解主应力轴一致性取向的现象,菏泽地震前小震机制解P轴“集中—转向”,苍山地震前P轴偏转且一致性增强。同时还发现,唐山地震前应力场异常变化开始时间可能早于1972年;震源区内的陡河台与源外区的昌黎台小震综合机制解反映出震前的受力差异;震源断层附近不同应力区内震源机制解和地震活动有时空动态差异。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不同构造条件和应力背景下,中、强震前震源区不同构造部位力学状态的改变或地震孕育过程的信息,对研究不同地震的孕震过程及差异有一定意义。
    综述
    中国灾异文化与流体地学研究
    徐好民, 陈彪
    2001, 23(1):  111-115. 
    摘要 ( )   PDF (22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体地球科学研究在人类认知地球、认知自然方面愈来愈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流体地球科学研究中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和中国灾异文化是不可偏废的两个重要支柱,愿广大科技工作者共识之。
    科研简报
    青藏高原东北隅弧束断裂与南鄂尔多斯环形构造
    李建华, 申旭辉
    2001, 23(1):  116-121. 
    摘要 ( )   PDF (36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卫星图像分析显示,青藏高原东北隅存在非常清晰的毛毛山-南华山-六盘山、香山-天景山、烟筒山、牛首山-罗山4条弧形断裂带和南鄂尔多斯环形构造。分析了弧形构造的运动特征和南鄂尔多斯环形构造的形态,认为青藏高原东北隅弧束断裂的成因是印度板块向NNE俯冲导致青藏高原NEE向移动所产生的推挤力,受到南鄂尔多斯环形构造的阻挡,形成了4条向固原、泾原收敛,向NWW、NW方向撒开的弧束断裂。造成撒开部分NWW—NNW向断裂左旋走滑、NW—SN向断裂右旋走滑、收敛部分逆冲挤压的特征。
    青藏高原中部风火山地区第三纪地壳南北缩短量研究
    刘顺, 王成善, 伊海生, 刘志飞
    2001, 23(1):  122-125. 
    摘要 ( )   PDF (11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新的资料对青藏高原中部风火山地区下第三系风火山群的变形进行了地壳南北向缩短率估算,其值为>41%。缩短时期主要为渐新世末,其次为中新世末。
    用网络数据库技术建立科研网站
    刘治, 屈春燕, 汤彦红, 王立红, 王立云, 朱燕民, 赵红丽, 郝永伟
    2001, 23(1):  126-127. 
    摘要 ( )   PDF (8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Web是目前Internet上应用最广的技术,它将文本、图象、声音等各种媒体的信息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给人们,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实现了全球信息的共享。然而,目前的这些应用还主要在于向人们展示信息,远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因为人们需要的不仅是从网上被动地浏览信息,更主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应用需求去检索信息。因此,建立基于数据库的、具有交互操作功能的Web应用,已经成为当前Web与数据库开发方面的热门技术。Oracle8i是一个面向Internet计算环境的数据库,它将许多新的特性融入到传统的Oracle数据库服务器之中,从而成为一个面向Web信息管理的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