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樊文杰. 2021年5月21日漾濞MS6.4地震及周边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和动力学意义[J]. 地震地质, 2023, 45(1): 208-230. |
[2] |
张国庆, 祝意青, 梁伟锋. 青藏高原东缘扶边河断裂周边地壳密度及垂向构造应力特征[J]. 地震地质, 2022, 44(3): 578-589. |
[3] |
王雨晴, 冯万鹏, 张培震. 交角约90°共轭断裂的现今形变及对构造应力场的指示意义——以2019年MW≥6.4菲律宾地震序列为例[J]. 地震地质, 2022, 44(2): 313-332. |
[4] |
余占洋, 沈旭章, 梁浩, 郑文俊, 刘旭宙. 基于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解研究渭河-运城盆地主要断裂带的特征及应力场分布[J]. 地震地质, 2022, 44(2): 395-413. |
[5] |
张志斌, 赵晓成, 任林. 新疆天山中段的震源机制解与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J]. 地震地质, 2020, 42(3): 595-611. |
[6] |
詹慧丽, 张冬丽, 何骁慧, 沈旭章, 郑文俊, 李志刚. 基于地震活动特征的鄂尔多斯西缘现今构造变形模式的限定[J]. 地震地质, 2020, 42(2): 346-365. |
[7] |
李君, 王勤彩, 崔子健, 张佩, 周琳, 周辉. 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及邻区震源机制解与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J]. 地震地质, 2019, 41(6): 1395-1412. |
[8] |
商咏梅, 杨彧, 杨晓松. 岩石圈主要各向异性矿物的CPO特征及其对岩石圈动力学研究的启示[J]. 地震地质, 2019, 41(3): 704-725. |
[9] |
李君, 王勤彩, 崔子健, 刘庚, 周琳, 路珍, 周辉. 2017年8月九寨沟M7.0地震序列断层结构及构造应力场特征[J]. 地震地质, 2019, 41(1): 58-71. |
[10] |
陈云锅, 何平, 丁开华, 李水平, 王琪. 联合地震波和大地测量数据反演2015年皮山MW6.4地震的同震破裂分布[J]. 地震地质, 2019, 41(1): 137-149. |
[11] |
王甘娇, 胡幸平, 高威, 崔效锋. 格点尝试法计算综合断层面解的置信区间分析——以赣南地区为例[J]. 地震地质, 2018, 40(6): 1305-1317. |
[12] |
徐晶, 季灵运, 姬存伟, 孙赫, 赵强. 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断裂带内库仑应力演化及危险性[J]. 地震地质, 2017, 39(3): 451-469. |
[13] |
张丽芬, 廖武林, 李井冈, 魏贵春, 申学林. 2013年12月16日巴东M5.1地震序列及发震构造分析[J]. 地震地质, 2016, 38(3): 747-759. |
[14] |
曹慧静, 崔效锋, 樊文杰. 依据断层摩擦准则估算的地壳主应力量值关系式及其参数分析[J]. 地震地质, 2016, 38(2): 386-396. |
[15] |
李自红, 李斌, 刘鸿福, 闫小兵, 扈桂让. 韩城断裂带NE段构造应力特征[J]. 地震地质, 2015, 37(2): 468-4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