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继业, 晏锐, 张思萌, 胡澜缤, 孟令蕾, 周晨. 井水位潮汐响应与小地震调制作用的关系[J]. 地震地质, 2023, 45(3): 668-688. |
[2] |
王喜龙, 罗银花, 金秀英, 杨梦尧, 孔祥瑞. 辽南地区断裂带的断层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区域应力调整的指示[J]. 地震地质, 2023, 45(3): 710-734. |
[3] |
樊文杰. 2021年5月21日漾濞MS6.4地震及周边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和动力学意义[J]. 地震地质, 2023, 45(1): 208-230. |
[4] |
于书媛, 黄显良, 郑海刚, 李玲利, 骆佳骥, 丁娟, 范晓冉. 2022年门源MW6.7地震的同震破裂模型及应力研究[J]. 地震地质, 2023, 45(1): 286-303. |
[5] |
于书媛, 张国宏, 张迎峰, 丁娟, 张建龙, 范晓冉, 王绍俊. InSAR数据约束的2021年西藏比如MW5.8地震同震滑动分布及库仑应力变化[J]. 地震地质, 2022, 44(5): 1190-1202. |
[6] |
张国庆, 祝意青, 梁伟锋. 青藏高原东缘扶边河断裂周边地壳密度及垂向构造应力特征[J]. 地震地质, 2022, 44(3): 578-589. |
[7] |
解滔, 于晨, 王亚丽, 李美, 王中平, 姚丽, 卢军. 2013年岷县-漳县 MS6.6 地震前通渭台的视电阻率变化[J]. 地震地质, 2022, 44(3): 701-717. |
[8] |
王雨晴, 冯万鹏, 张培震. 交角约90°共轭断裂的现今形变及对构造应力场的指示意义——以2019年MW≥6.4菲律宾地震序列为例[J]. 地震地质, 2022, 44(2): 313-332. |
[9] |
王晓山, 万永革. 汶川地震前震中周围地壳应力场及应力方向集中的特征[J]. 地震地质, 2022, 44(2): 363-377. |
[10] |
余占洋, 沈旭章, 梁浩, 郑文俊, 刘旭宙. 基于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解研究渭河-运城盆地主要断裂带的特征及应力场分布[J]. 地震地质, 2022, 44(2): 395-413. |
[11] |
张致伟, 龙锋, 赵小艳, 王迪. 川滇地区的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J]. 地震地质, 2022, 44(1): 170-187. |
[12] |
黄帅堂, 常想德, 马建, 胡伟华, 任静, 刘建明, 张文秀, 赖爱京. 天山北麓库松木契克山山前断裂东段断层陡坎研究[J]. 地震地质, 2022, 44(1): 20-34. |
[13] |
梁宽, 何仲太, 姜文亮, 李永生, 刘泽民.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特征[J]. 地震地质, 2022, 44(1): 256-278. |
[14] |
李占飞, 徐锡伟, 孟勇琦, 赵帅, 孙佳珺, 程佳, 李康, 康文君. 基于“吉林一号”高精度遥感数据研究华北地区最新构造变形样式——以夏垫断裂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地表破裂为例[J]. 地震地质, 2022, 44(1): 98-114. |
[15] |
梁子晗, 魏占玉, 庄其天, 孙稳, 何宏林. 基于高分辨率地形数据的富蕴M8.0地震地表破裂带精细特征[J]. 地震地质, 2021, 43(6): 1507-1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