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郝洪涛, 王青华, 张新林, 韦进, 吴桂桔, 胡敏章. 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区重力长期变化特征及其机理[J]. 地震地质, 2022, 44(4): 876-894. |
[2] |
郑文俊, 王庆良, 袁道阳, 张冬丽, 张竹琪, 张逸鹏. 活动地块假说理论框架的提出、 发展及未来需关注的科学问题[J]. 地震地质, 2020, 42(2): 245-270. |
[3] |
袁道阳, 冯建刚, 郑文俊, 刘兴旺, 葛伟鹏, 王维桐. 青藏地块区大地震迁移规律与未来主体活动区探讨[J]. 地震地质, 2020, 42(2): 297-315. |
[4] |
徐锡伟, 吴熙彦, 于贵华, 谭锡斌, 李康. 中国大陆高震级地震危险区判定的地震地质学标志及其应用[J]. 地震地质, 2017, 39(2): 219-275. |
[5] |
邵志刚, 马宗晋, 蔡晋安, 任金卫, 陈会忠, 张浪平. 全球及中国大陆强震时序活动特征[J]. 地震地质, 2012, (4): 551-565. |
[6] |
冉勇康, 王虎, 李彦宝, 陈立春. 中国大陆古地震研究的关键技术与案例解析(1)——走滑活动断裂的探槽地点、布设与事件识别标志[J]. 地震地质, 2012, (2): 197-210. |
[7] |
蔡作馨. 地震预报:建议先把“近地表应力场动态图像监测”这件事做好[J]. 地震地质, 2009, 31(2): 372-374. |
[8] |
洪汉净, 吴建平, 王庆良, 李克, 赵慈平, 上官志冠, 杨清福, 张恒荣, 刘国明. 中国火山危险性等级与活动性分类[J]. 地震地质, 2007, 29(3): 447-458. |
[9] |
徐杰, 高祥林, 陈国光, 周本刚.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8.7级大地震构造背景的初步分析[J]. 地震地质, 2005, 27(2): 324-331. |
[10] |
张凤秋, 任佳, 李海孝, 张彦清, 王长江. 怀4井地下流体异常与地震的关系[J]. 地震地质, 2005, 27(1): 123-130. |
[11] |
刘成龙, 车用太, 王广才. 大规模宏观异常的双重性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意义[J]. 地震地质, 2004, 26(2): 340-346. |
[12] |
黄秀铭. 岩溶古地震遗迹的初步研究[J]. 地震地质, 2004, 26(2): 281-292. |
[13] |
邓志辉, 王煜, 陈梅花, 唐方头, 楚全芝, 徐好民. 中国大陆几次强地震活动的卫星红外异常分析[J]. 地震地质, 2003, 25(2): 327-337. |
[14] |
王绳祖, 张宗淳. 中国东南地区塑性流动波与地震迁移(Ⅰ)[J]. 地震地质, 2003, 25(2): 227-236. |
[15] |
陶玮, 洪汉净, 刘培洵, 于泳, 郑秀珍. 中国大陆东部大洋板块俯冲的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J]. 地震地质, 2003, 25(1): 39-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