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鲲, 高孟潭, 俞言祥, 徐伟进, 杜义, 李雪靖, 陆东华. 融合三维断层源和二维潜在震源区的随机抽样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算法研发[J]. 地震地质, 2023, 45(2): 435-454. |
[2] |
李安, 万波, 王晓先, 计昊旻, 索锐. 金州断裂盖州北鞍山段古地震破裂的新证据[J]. 地震地质, 2023, 45(1): 111-126. |
[3] |
樊文杰. 2021年5月21日漾濞MS6.4地震及周边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和动力学意义[J]. 地震地质, 2023, 45(1): 208-230. |
[4] |
张珂, 王鑫, 杨红樱, 王玥, 徐岩, 李静. 2021年云南漾濞MS6.4地震序列特征及其发震构造分析[J]. 地震地质, 2023, 45(1): 231-251. |
[5] |
邓文泽, 刘杰, 杨志高, 孙丽, 张雪梅. 青海玛多MS7.4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结果的初步分析[J]. 地震地质, 2022, 44(4): 1059-1070. |
[6] |
李宗旭, 贺日政, 冀战波, 李娱兰, 牛潇. 2009年7月24日西藏尼玛MS5.6地震的震源机制及其构造意义[J]. 地震地质, 2022, 44(4): 992-1010. |
[7] |
王雨晴, 冯万鹏, 张培震. 交角约90°共轭断裂的现今形变及对构造应力场的指示意义——以2019年MW≥6.4菲律宾地震序列为例[J]. 地震地质, 2022, 44(2): 313-332. |
[8] |
易虎, 詹文欢, 闵伟, 吴晓川, 李健, 冯英辞, 任治坤. 小多道地震震源效果在海域活动断裂探测中的对比研究[J]. 地震地质, 2022, 44(2): 333-348. |
[9] |
王晓山, 万永革. 汶川地震前震中周围地壳应力场及应力方向集中的特征[J]. 地震地质, 2022, 44(2): 363-377. |
[10] |
余占洋, 沈旭章, 梁浩, 郑文俊, 刘旭宙. 基于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解研究渭河-运城盆地主要断裂带的特征及应力场分布[J]. 地震地质, 2022, 44(2): 395-413. |
[11] |
张致伟, 龙锋, 赵小艳, 王迪. 川滇地区的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J]. 地震地质, 2022, 44(1): 170-187. |
[12] |
孙业君, 黄耘, 刘泽民, 郑建常, 江昊琳, 李婷婷, 叶青, 方韬. 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及邻区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J]. 地震地质, 2021, 43(5): 1188-1207. |
[13] |
赵韬, 王莹, 马冀, 邵若潼, 徐一斐, 胡景. 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序列重定位和震源机制特征[J]. 地震地质, 2021, 43(4): 790-805. |
[14] |
王莹, 赵韬, 胡景, 刘春. 2021年云南漾濞6.4级地震序列重定位及震源机制解特征分析[J]. 地震地质, 2021, 43(4): 847-863. |
[15] |
崔仁胜, 赵翠萍, 周连庆, 陈阳. 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S6.4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和发震构造[J]. 地震地质, 2021, 43(2): 329-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