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志伟, 马胜利, 雷兴林, 王凯英. 基于加密地震观测讨论红河断裂带北段维西-乔后断层的地震活动性特征[J]. 地震地质, 2021, 43(6): 1524-1536. |
[2] |
栗兵帅, 颜茂都, 张伟林, 杨永鹏, 张大文, 陈毅, 关冲. 阿尔金断裂南侧弧形地貌单元成因及其构造意义[J]. 地震地质, 2019, 41(2): 300-319. |
[3] |
朱艾斓, 徐锡伟, 任烨, 孙冬军, 王鹏, 于海英, 宋秀青, 刘芳. 中国东南部地区背景地震重新定位及隐伏活动构造初步研究[J]. 地震地质, 2017, 39(1): 67-80. |
[4] |
王惠琳, 徐晓枫, 周龙泉, 张晓东, 沈繁銮, 李志雄, 占伟. 海南岛及邻区地壳S波Q值成像特征研究[J]. 地震地质, 2016, 38(3): 631-645. |
[5] |
王鑫, 张景发, 姜文亮, 蒋洪波, 田甜, 高敏, 付萍杰. 郯庐断裂带南段重力异常及不同深度的横向构造特征[J]. 地震地质, 2016, 38(2): 370-385. |
[6] |
屈春燕, 宋小刚, 张桂芳, 郭利民, 刘云华, 张国宏, 李卫东, 单新建. 汶川MS 8.0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特征分析[J]. 地震地质, 2008, 30(4): 1076-1084. |
[7] |
易桂喜, 闻学泽. 多地震活动性参数在断裂带现今活动习性与地震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与问题[J]. 地震地质, 2007, 29(2): 254-271. |
[8] |
陈宇卫, 张军, 阎素萍, 庆梅. 强震孕育过程中区域地震活动演化与活动地块的关系[J]. 地震地质, 2006, 28(1): 61-70. |
[9] |
马文涛, 徐锡伟, 于贵华, 张兰凤. 首都圈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与断裂的关系[J]. 地震地质, 2004, 26(2): 293-304. |
[10] |
刘洁, 曲国胜, 童晓光, 宋惠珍, 周庆, 张宁. 库车坳陷深浅构造变形与地震关系浅析[J]. 地震地质, 2004, 26(2): 236-247. |
[11] |
蒋靖祥, 尹光华, 温和平, 余建和. 库车坳陷的地震孕震环境初探[J]. 地震地质, 2002, 24(3): 346-354. |
[12] |
顾方琦, 张春芝, 张枝榴, 陈礼. 1970年以来华东地区地震活动主体区的迁移[J]. 地震地质, 2001, (3): 475-480. |
[13] |
申旭辉, 陈正位, 许任德, 张宁. 凉山活动构造带晚新生代变形特征与位移规模[J]. 地震地质, 2000, 22(3): 232-238. |
[14] |
邵辉成, 杜兴信, 金学申. 用不完整的地震资料估计地震矩年变化率[J]. 地震地质, 1999, 21(4): 406-410. |
[15] |
车兆宏, 范燕. 华北地区断层现今活动速率与特征[J]. 地震地质, 1999, 21(1): 69-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