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海明, 陈顺云, 刘培洵, 郭彦双, 卓燕群, 齐文博. 岩石加载变形过程中超声尾波与声发射变化的实验[J]. 地震地质, 2020, 42(3): 715-731. |
[2] |
李世念, 齐文博, 刘力强. 超动态变形场长时间观测系统[J]. 地震地质, 2019, 41(6): 1529-1538. |
[3] |
赵扬锋, 刘力强, 潘一山. 单轴压缩下含断层带花岗岩声发射、微震和电荷感应实验[J]. 地震地质, 2017, 39(5): 964-980. |
[4] |
雷兴林, 李霞颖, 李琦, 马胜利, 付碧宏, 崔银祥. 沉积岩储藏系统小断层在油气田注水诱发地震中的作用——以四川盆地为例[J]. 地震地质, 2014, 36(3): 625-643. |
[5] |
曹凤娟, 王亮, 焦明若, 翟丽娜, 王岩. 2012年2月2日盖州ML4.7震群序列特征及发震构造探讨[J]. 地震地质, 2013, 35(4): 842-852. |
[6] |
李普春, 刘力强, 郭玲莉, 刘培洵. 粘滑过程中的多点错动[J]. 地震地质, 2013, 35(1): 125-137. |
[7] |
云龙, 郭彦双, 马瑾. 5°拐折断层在黏滑过程中物理场演化与交替活动的实验研究[J]. 地震地质, 2011, 33(2): 356-368. |
[8] |
刘培洵, 刘力强, 陈顺云, 扈小燕. 实验室声发射三维定位软件[J]. 地震地质, 2007, 29(3): 674-679. |
[9] |
扈小燕, 刘培洵, 刘力强, 马胜利. 实验室声发射实验数据服务系统的构建[J]. 地震地质, 2005, 27(4): 653-660. |
[10] |
雷兴林, 佐藤隆司, 西泽修. 花岗岩变形破坏的阶段性模型——应力速度及预存微裂纹密度对断层形成过程的影响[J]. 地震地质, 2004, 26(3): 436-449. |
[11] |
马胜利, 蒋海昆, 扈小燕, 巴晶. 基于声发射实验结果讨论大震前地震活动平静现象的机制[J]. 地震地质, 2004, 26(3): 426-435. |
[12] |
陈顺云, 许昭永, 杨润海, 赵晋明. 含V形构造花岗岩块体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J]. 地震地质, 2003, 25(2): 317-326. |
[13] |
刘力强, 马胜利, 马瑾, 扈小燕, 刘天昌, 吴秀泉. 不同结构岩石标本声发射b值和频谱的时间扫描及其物理意义[J]. 地震地质, 2001, 23(4): 481-492. |
[14] |
王彬, 许昭永, 赵晋明, 杨润海, 梅世蓉. 含坚固体试样破裂孕育过程中声发射的强度特征及其地震学意义[J]. 地震地质, 1999, 21(4): 411-416. |
[15] |
刘力强, 马胜利, 马瑾, 雷兴林, 楠濑勤一郎, 西泽修, Jouniaux L. 岩石构造对声发射统计特征的影响[J]. 地震地质, 1999, 21(4): 377-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