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质 ›› 2004, Vol. 26 ›› Issue (3): 378-392.
陈杰1, 陈宇坤1, 丁国瑜1,2, 王赞军3, 田勤俭2, 尹功明1, 单新建1, 王志才1
CHEN Jie1, CHEN Yu-kun1, DING Guo-yu1,2, WANG Zan-jun3, TIAN Qin-jian2, YIN Gong-ming1, SHAN Xin-jian1, WANG Zhi-cai 1
摘要: 沿长约426km的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地表破裂带共获得291个点的地表同震水平左旋位移数据,并在其中111个点获得了垂直位移数据。该地震总体以左旋水平位移为主,兼具一定的垂直位移。最大地表左旋水平位移值可达6.4m,平均水平位移约为2.7m,绝大多数测点的垂直位移均<1m。地表水平位移沿主破裂带走向位移梯度变化于10-1~10-4之间,这一起伏变化可能起因于野外测量误差、沿主破裂带岩性或松散沉积物厚度的变化、地表破裂带几何结构的不均匀性、地表破裂走向的变化、不同破裂段在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之前的地震中滑动量的起伏变化,以及大量非脆性变形、次级破裂的存在等。水平位移沿主破裂带的长波长(数十公里至数百公里)起伏变化较有规律,在布喀达坂峰以东表现为分别以5个水平位移峰值为中心而有规律地起伏变化。这5个位移峰值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次级地震地表破裂段。各破裂段水平位移峰值均向阶区或拐点逐渐衰减,不同地表破裂段位移峰值向两侧衰减的速率是不同的,这种位移梯度的不对称分布可能指示了地震破裂的扩展方向。上述位移分布特征真实地反映了地表可见脆性破裂带上的同震位移状况,可能只是该断错事件的最小滑动量。在活动构造研究中,利用地貌断错量或占地震探槽中的地层断错量来区分一次或多次占地震事件,估计占地震事件的规模并预测未来地震的强度时需谨慎。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