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黎哲君, 义崇政, 周冬瑞, 郑海刚, 王俊, 李军辉, 倪红玉. 大别造山带东段重力异常多尺度分解及其构造意义[J]. 地震地质, 2021, 43(1): 158-176. |
[2] |
酆少英, 刘保金, 李倩, 袁洪克, 朱国军, 田一鸣, 王宏伟, 侯黎华, 邓小娟, 谭雅丽.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华北地块南缘地壳的精细结构[J]. 地震地质, 2020, 42(3): 581-594. |
[3] |
熊诚, 谢祖军, 郑勇, 熊熊, 艾三喜, 谢仁先. 大别—郯庐造山带地壳上地幔Rayleigh面波层析成像[J]. 地震地质, 2019, 41(1): 1-20. |
[4] |
郭鹏, 韩竹军, 周本刚, 周庆, 毛泽斌. 安徽巢湖—铜陵地区中强地震发生的构造标志[J]. 地震地质, 2018, 40(4): 832-849. |
[5] |
高战武, 徐杰, 赵铁虎, 张进, 计凤桔, 周本刚. 营口-潍坊断裂带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的再认识[J]. 地震地质, 2017, 39(1): 43-53. |
[6] |
卓燕群, S. A. Bornyakov, 郭彦双, 马瑾, S. I. Sherman. 黏土实验模拟分段剪切拉张下的偏斜角差异对汾渭裂谷带形成演化的影响[J]. 地震地质, 2016, 38(2): 259-277. |
[7] |
董泽义, 汤吉, 陈小斌, 王立凤, 王继军, 孟补在, 白云. 华北克拉通东北边界带深部电性结构特征[J]. 地震地质, 2016, 38(1): 107-120. |
[8] |
赵凌强, 詹艳, 赵国泽, 陈小斌, 杨皓, 姜峰. 基于深部电性结构特征的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孕震环境探讨[J]. 地震地质, 2015, 37(2): 541-554. |
[9] |
张力方, 徐杰, 彭艳菊, 计凤桔, 吕悦军, 周本刚. 东海地区新构造运动研究[J]. 地震地质, 2014, 36(3): 692-705. |
[10] |
肖和平. 湘东地区断裂活动性及潜在震源区划分研究[J]. 地震地质, 2009, 31(3): 488-500. |
[11] |
张广良, 张培震, 闵伟, 陈杰. 逆冲-褶皱造山过程中生长地层的识别及应用[J]. 地震地质, 2006, 28(2): 299-311. |
[12] |
张进, 马宗晋, 吴贻, 李天斌. 台北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探讨[J]. 地震地质, 2005, 27(1): 131-144. |
[13] |
张岳桥, 马寅生, 杨农. 太行山南缘断裂带新构造活动及其区域运动学意义[J]. 地震地质, 2003, 25(2): 169-182. |
[14] |
刘百篪, 刘小凤, 袁道阳, 郑文俊, 郭华, 曹娟娟. 黄河中上游阶地对青藏高原东北部第四纪构造活动的反映[J]. 地震地质, 2003, 25(1): 133-145. |
[15] |
郑文涛, 杨景春, 段锋军. 武威盆地晚更新世河流阶地变形与新构造活动[J]. 地震地质, 2000, 22(3): 318-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