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丽娟, 陈学忠, 李艳娥, 龚丽文. b值下降幅度与汶川MS8.0 地震孕震区的关系[J]. 地震地质, 2022, 44(4): 1046-1058. |
[2] |
邵延秀, 刘静, 高云鹏, 王文鑫, 姚文倩, 韩龙飞, 刘志军, 邹小波, 王焱, 李云帅, 刘璐. 同震地表破裂的位移测量与弥散变形分析——以2021年青海玛多MW7.4地震为例[J]. 地震地质, 2022, 44(2): 506-523. |
[3] |
梁宽, 何仲太, 姜文亮, 李永生, 刘泽民.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特征[J]. 地震地质, 2022, 44(1): 256-278. |
[4] |
梁子晗, 魏占玉, 庄其天, 孙稳, 何宏林. 基于高分辨率地形数据的富蕴M8.0地震地表破裂带精细特征[J]. 地震地质, 2021, 43(6): 1507-1523. |
[5] |
李经纬, 陈长云, 占伟, 武艳强. 青海玛多7.4级地震GNSS同震水平位移的快速获取[J]. 地震地质, 2021, 43(5): 1073-1084. |
[6] |
康文君, 徐锡伟, 于贵华, 罗佳宏. 2种基于Matlab平台的断层位移测量软件对比分析--以阿尔金断裂东段为例[J]. 地震地质, 2020, 42(3): 732-747. |
[7] |
邵延秀, 袁道阳, 刘静, Jerome Van der Woerd, 李志刚, 吴磊, 刘方斌. 阿尔金断裂中段南月牙山古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构造意义[J]. 地震地质, 2020, 42(2): 435-454. |
[8] |
郝海健, 何宏林, 魏占玉. 地表破裂的几何结构与同震位移的相关性[J]. 地震地质, 2020, 42(1): 109-124. |
[9] |
徐良鑫, 冉勇康, 梁明剑, 吴富峣, 高帅坡, 王虎. 新疆巴里坤1842年和1914年2次M71/2历史地震地表破裂的几何展布及特征[J]. 地震地质, 2020, 42(1): 1-17. |
[10] |
尹得余, 刘启方, 刘畅, 季鑫洋. 基于近场强震记录和同震位移的汶川地震破裂过程[J]. 地震地质, 2018, 40(3): 698-717. |
[11] |
吴熙彦, 徐锡伟, 于贵华, 程佳, 陈桂华, 安艳芬, 王启欣. 国家川滇实验场地震地表破裂带分布图编制[J]. 地震地质, 2018, 40(1): 27-41. |
[12] |
李细光, 潘黎黎, 李冰溯, 聂冠军, 吴教兵, 陆俊宏, 严小敏. 广西灵山1936年6¾级地震地表破裂类型与位错特征[J]. 地震地质, 2017, 39(5): 904-916. |
[13] |
韩竹军, Nicola Litchfield, 冉洪流, 袁仁茂, 郭鹏, Robert M Langridge, Russ J Van Dissen. 新西兰2016年凯库拉MW7.8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初析[J]. 地震地质, 2017, 39(4): 675-688. |
[14] |
徐锡伟, 郭婷婷, 刘少卓, 于贵华, 陈桂华, 吴熙彦. 活动断层避让相关问题的讨论[J]. 地震地质, 2016, 38(3): 477-502. |
[15] |
张广伟, 张洪艳, 孙长青. 2015年新疆皮山MS6.5地震震源机制及余震序列定位[J]. 地震地质, 2016, 38(3): 711-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