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质 ›› 2023, Vol. 45 ›› Issue (5): 1233-1246.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3.05.012
• 研究论文 • 上一篇
陈翰林1,2)(), 王勤彩2),*(), 张金川3), 刘瑞丰1)
收稿日期:
2023-01-17
修回日期:
2023-03-31
出版日期:
2023-10-20
发布日期:
2023-11-23
通讯作者:
王勤彩, 女, 1966年生, 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地震学, E-mail: 作者简介:
陈翰林, 男, 1982年生, 2009年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获地球物理专业硕士学位, 助理研究员, 现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地震学, E-mail: blesschl@126.com。
基金资助:
CHEN Han-lin1,2)(), WANG Qin-cai2),*(), ZHANG Jin-chuan3), LIU Rui-feng1)
Received:
2023-01-17
Revised:
2023-03-31
Online:
2023-10-20
Published:
2023-11-23
摘要:
文中对2013年4月—2022年7月发生在芦山震区的地震进行重定位, 并反演了芦山2022年6月1日 MS6.1 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芦山 MS6.1 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北浅南深, 断层长约10km, 自深向浅破裂。通过分析芦山震区的发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 认为震源断层为一条走向NE、 倾向SE的盲逆冲断层, 其与2013年 MS7.0 地震走向NE、 倾向NW的主逆冲断层及其上盘走向NE、 倾向SE的反向逆冲断层共同组成双层“Y”字形结构。进一步综合分析库仑应力变化, 认为2013年芦山 MS7.0 地震对2022年芦山 MS6.1 地震具有抑制作用。
陈翰林, 王勤彩, 张金川, 刘瑞丰. 四川芦山2022年6月 MS6.1 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其与2013年4月 MS7.0 地震关系的探讨[J]. 地震地质, 2023, 45(5): 1233-1246.
CHEN Han-lin, WANG Qin-cai, ZHANG Jin-chuan, LIU Rui-feng. DISCUSSION ON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THE JUNE 2022 MS6.1 EARTHQUAK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APRIL 2013 MS7.0 EARTHQUAKE IN LUSHAN, SICHUAN PROVINCE[J]. SEISMOLOGY AND GEOLOGY, 2023, 45(5): 1233-1246.
图1 芦山震区及周围台站、 断裂分布和震中分布结果 图1a中黑色三角为区域固定台站, 绿色三角为流动台站, 红色五角星为芦山2013年4月20日 MS7.0 地震和2022年6月1日 MS6.1 地震震中, 青蓝色线条为水系, 蓝色线条为断裂。 F1陇东断裂; F2五龙断裂; F3小关子断裂; F4双石-大川断裂; F5新开店断裂; F6名山断裂; F7汉王场断裂; F8三苏场断裂; F9龙泉山断裂; F10抚边河断裂; F11北川-映秀断裂; F12汶川-茂汶断裂; F13金汤弧形断裂; F14玉树断裂; F15鲜水河断裂; F16泸定断裂; F17宝新厂-凰仪断裂; F18天全断裂; F19三合断裂; F20荣经断裂; F21玉农希-盐水断裂; F22广元-大邑断裂; F23浦江-新津断裂; F24洛水-都江堰断裂。 图1b为芦山震区, 黑色点为2013年4月20日—2022年7月25日芦山震区地震目录的震中分布
Fig. 1 Location of stations, distribution of faults and epicenters in Lushan seismic zone and surrounding areas.
图2 2022年6月1日 MS6.1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使用的波形拟合情况 图中波形最左侧为台站代码, 台站代码下方为震中距(km)和相对偏移时间(s)。黑色波形为观测波形, 红色波形为理论波形, 每个窗口波形左下方的2行数字分别代表波形拟合时观测波形与理论波形之间的时间偏移量(s)及相关系数(%)。震源机制解拟合误差随震源深度的变化图中左下角数字为最佳震源深度(km)和深度误差(km), 震源球上方数字为通过相应震源深度计算得到的矩震级
Fig. 2 Waveform fitting for inversion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of the MS6.1 earthquake on June 1, 2022.
图3 精定位后 MS6.1 地震序列的震中及深度分布剖面图 a 震中分布图; b 深度分布图; c AA'剖面图; d BB'剖面图。图a中红色实线为断层剖面线, 紫色五角星为2022年6月1日 MS6.1 地震震中, 紫色沙滩球为 MS6.1 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图d中的蓝线为断层, 紫色沙滩球为震源机制解2个节面在BB'剖面上的投影, 沙滩球中倾向SE的线为 MS6.1 主震断层的横断面
Fig. 3 Profile of epicenter and depth distribution of magnitude MS6.1 earthquake sequence after precise location.
图5 芦山震区震级和月频度随时间的变化 a 2013年4月—2022年7月芦山震区震级随时间的变化; b 2013年4月—2022年7月芦山震区月频度随时间的变化; c 2015年1月—2022年7月芦山震区月频度随时间的变化
Fig. 5 Magnitude and monthly frequency in Lushan seismic zone with time.
图6 2013年4月—2022年7月芦山震区地震的重定位结果 a 芦山震区的断裂、 震中分布及剖面位置; b AA'剖面上的结果; c BB'剖面上的结果; d CC'剖面上的结果; e 深度统计分布; f MS7.0 地震发生1a后至 MS6.1 地震发生前BB'剖面上的结果。图6a中的断裂编号名称同图1, 图6a—d中的黑点为2013年4月20日—2022年5月31日期间发生的地震, 绿点为2022年6月1日—7月25日期间发生的地震, 图6f中的黑点为2014年4月—2022年5月31日期间发生的地震。图6a、 c、 f中的紫色五角星和沙滩球为2022年6月1日 MS6.1 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源机制解, 红色五星和沙滩球为2013年4月20日 MS7.0 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源机制解(李文超等, 2018)。图6c、 f中的沙滩球为震源机制解2个节面在BB'剖面上的投影。图6c、 d、 f中的红线为根据地震分布解译出的断层
Fig. 6 Relocation results in Lushan seismic zone for earthquakes from April 2013 to July 2022.
图7 芦山震区地震的时空演化图 a MS7.0 地震后7h的地震时空演化; b MS7.0 地震后10d的地震时空演化; c MS7.0 地震后至2019年12月的地震时空演化; d MS7.0 地震后至2022年7月的地震时空演化。图e、 f、 g、 h为图a、 b、 c、 d在BB'剖面上的投影。图中的红色五星为2013年4月20日 MS7.0 地震、 ML4.4地震、 2019年5月2日ML4.9地震和2022年6月1日 MS6.1 地震的震中, 青蓝色点为 精定位后不同时段的震中位置
Fig. 7 Time-space evolution of earthquakes in Lushan seismic zone.
[1] |
陈立春, 冉勇康, 王虎, 等. 2013. 芦山地震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活动性[J]. 科学通报, 58(20): 1925—1932.
|
|
|
[2] |
冯杨洋, 于常青, 范柱国, 等. 2016. 从反射地震剖面中认识芦山地区的地壳精细结构和构造[J]. 地球物理学报, 59(9): 3248—3259.
|
|
|
[3] |
李文超, 王勤彩. 2018. 2013年芦山 MS7.0 地震序列断层结构及震源区应力场特征[J]. 地震, 38(2): 62—71.
|
|
|
[4] |
鲁人齐, 房立华, 郭志, 等. 2022. 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 MS6.1 强震构造精细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65(11): 4299—4310.
|
|
|
[5] |
缪淼, 朱守彪. 2013. 2013年芦山 MS7.0 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及其对余震空间分布的影响[J]. 地震学报, 35(5): 619—631.
|
|
|
[6] |
单斌, 熊熊, 郑勇, 等. 2013. 2013年芦山地震导致的周边断层应力变化及其与2008年汶川地震的关系[J]. 中国科学(D辑), 43(6): 1002—1009.
|
DOI URL |
|
[7] |
王椿镛, 楼海, 姚志祥, 等. 2010. 龙门山及其邻区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J]. 第四纪研究, 30(4): 652—661.
|
|
|
[8] |
王林, 周青云, 王峻, 等. 2016. 基于深部地震资料与地表变形资料的芦山地震发震构造研究[J]. 地震地质, 38(2): 458—476.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6.02.018.
|
|
|
[9] |
王帅军, 王夫运, 张建狮, 等. 2015. 利用宽角反射/折射地震剖面揭示芦山 MS7.0 地震震区深部孕震环境[J]. 地球物理学报, 58(9): 3193—3204.
|
|
|
[10] |
徐锡伟, 闻学泽, 韩竹军, 等. 2013. 四川芦山7.0级强震: 一次典型的盲逆断层型地震[J]. 科学通报, 58(20): 1887—1893.
|
DOI URL |
|
[11] |
郑勇, 葛粲, 谢祖军, 等. 2013. 芦山与汶川地震震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及深部孕震环境[J]. 中国科学(D辑), 43(6): 1027—1037.
|
|
|
[12] |
DOI URL |
[13] |
DOI URL |
[14] |
|
[15] |
|
[16] |
DOI URL |
[17] |
|
[18] |
DOI URL |
[19] |
DOI URL |
[20] |
DOI |
[21] |
DOI URL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DOI URL |
[1] | 许英才, 郭祥云. 2022年四川马尔康MS6.0强震群重定位及发震断层探讨[J]. 地震地质, 2023, 45(4): 1006-1024. |
[2] | 万永革, 王昱茹, 靳志同. 2021年云南漾濞6.4级地震震源区地壳应力不均匀性研究[J]. 地震地质, 2023, 45(4): 1025-1040. |
[3] | 马思远, 许冲, 陈晓利. 地震崩塌滑坡危险性应急评估模型效果对比--以2022年6月1日 MW5.8芦山地震为例[J]. 地震地质, 2023, 45(4): 896-913. |
[4] | 傅莺, 胡斌, 赵敏, 龙锋. 2022年芦山MS6.1地震序列的精确定位及发震构造[J]. 地震地质, 2023, 45(4): 987-1005. |
[5] | 刘白云, 赵莉, 刘云云, 王文才, 张卫东.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7.4地震余震重新定位与断层面参数拟合[J]. 地震地质, 2023, 45(2): 500-516. |
[6] | 赵德政, 屈春燕, 张桂芳, 龚文瑜, 单新建, 朱传华, 张国宏, 宋小刚. 基于InSAR技术的同震形变获取、地震应急监测和发震构造研究应用进展[J]. 地震地质, 2023, 45(2): 570-592. |
[7] | 樊文杰. 2021年5月21日漾濞MS6.4地震及周边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和动力学意义[J]. 地震地质, 2023, 45(1): 208-230. |
[8] | 张珂, 王鑫, 杨红樱, 王玥, 徐岩, 李静. 2021年云南漾濞MS6.4地震序列特征及其发震构造分析[J]. 地震地质, 2023, 45(1): 231-251. |
[9] | 李传友, 孙凯, 马骏, 李俊杰, 梁明剑, 房立华. 四川泸定6.8级地震--鲜水河断裂带磨西段局部发起、 全段参与的一次复杂事件[J]. 地震地质, 2022, 44(6): 1648-1666. |
[10] | 张博譞, 郑文俊, 陈杰, 何骁慧, 李启雷, 张冬丽, 段磊, 陈干. 柴达木盆地北部2021年6月16日青海茫崖MS5.8地震发震构造分析[J]. 地震地质, 2022, 44(5): 1313-1332. |
[11] | 邓文泽, 刘杰, 杨志高, 孙丽, 张雪梅. 青海玛多MS7.4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结果的初步分析[J]. 地震地质, 2022, 44(4): 1059-1070. |
[12] | 姚生海, 盖海龙, 殷翔, 刘炜, 张加庆, 袁建新. 阿木尼克山山前地表破裂带与1962年6.8级地震关系的讨论[J]. 地震地质, 2022, 44(4): 976-991. |
[13] | 李宗旭, 贺日政, 冀战波, 李娱兰, 牛潇. 2009年7月24日西藏尼玛MS5.6地震的震源机制及其构造意义[J]. 地震地质, 2022, 44(4): 992-1010. |
[14] | 王晓山, 万永革. 汶川地震前震中周围地壳应力场及应力方向集中的特征[J]. 地震地质, 2022, 44(2): 363-377. |
[15] | 余占洋, 沈旭章, 梁浩, 郑文俊, 刘旭宙. 基于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解研究渭河-运城盆地主要断裂带的特征及应力场分布[J]. 地震地质, 2022, 44(2): 395-413.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