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质 ›› 2023, Vol. 45 ›› Issue (3): 795-810.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3.03.011
• 研究论文 • 上一篇
韩晓飞1,2)(), 史双双1,2), 董斌1,2), 薛晓东1,2), 范雪芳1,2)
收稿日期:
2022-12-22
修回日期:
2023-04-15
出版日期:
2023-06-20
发布日期:
2023-07-18
作者简介:
韩晓飞, 男, 1981年生, 2008年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学位, 高级工程师, 现主要研究方向为活断层探测、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及地震应急, E-mail: 38094048@qq.com。
基金资助:
HAN Xiao-fei1,2)(), SHI Shuang-shuang1,2), DONG Bin1,2), XUE Xiao-dong1,2), FAN Xue-fang1,2)
Received:
2022-12-22
Revised:
2023-04-15
Online:
2023-06-20
Published:
2023-07-18
摘要:
田庄断裂是山西太原盆地晚更新世活动明显的一条重要隐伏断裂。文中对田庄断裂浅层地震剖面进行了处理和解释, 分析了多期断裂的时空分布特征, 确定了中更新世以来最新一次走滑挤压活动的主断面$\mathbb{F}_{1-\mathbb{Q}_{\mathbb{P}}^3} $和拉张正断活动的主断面F2-Qh; 结合断层气剖面确定前缘活动主断面F2-Qh两侧外延30m为变形带范围, 结合钻孔联合剖面和断层气剖面最终确定后缘活动主断面$\mathbb{F}_{1-\mathbb{Q}_{\mathbb{P}}^3} $两侧外延55m为变形带范围。同时, 最终揭示了田庄断裂带主断层的位置变化和断裂带形成与扩展的演化机制。
韩晓飞, 史双双, 董斌, 薛晓东, 范雪芳. 田庄断裂变形带的演化机制分析[J]. 地震地质, 2023, 45(3): 795-810.
HAN Xiao-fei, SHI Shuang-shuang, DONG Bin, XUE Xiao-dong, FAN Xue-fang. ANALYSIS ON EVOLUTION MECHANISM OF TIANZHUANG FAULT DEFORMATION ZONE[J]. SEISMOLOGY AND GEOLOGY, 2023, 45(3): 795-810.
田庄断裂 断层气剖面 | CO2变形带/m | Hg变形带/m | H2变形带/m | 变形带范围/m | F2-Qh 变形带范围/m | |||
---|---|---|---|---|---|---|---|---|
F2-Qh | F2-Qh | F2-Qh | ||||||
马练营剖面 | 210 | 0 | 60 | 0 | 90 | 30 | 210 | 30 |
西攒村剖面 | 135 | 30 | 240 | 30 | 240 | 60 |
表 1 断层气剖面指示的田庄断裂变形带
Table 1 Tianzhuang Fault deformation zone indicated by fault gas profile
田庄断裂 断层气剖面 | CO2变形带/m | Hg变形带/m | H2变形带/m | 变形带范围/m | F2-Qh 变形带范围/m | |||
---|---|---|---|---|---|---|---|---|
F2-Qh | F2-Qh | F2-Qh | ||||||
马练营剖面 | 210 | 0 | 60 | 0 | 90 | 30 | 210 | 30 |
西攒村剖面 | 135 | 30 | 240 | 30 | 240 | 60 |
[1] |
安芷生, 王苏民, 吴锡浩, 等. 1998. 中国黄土高原的风积证据: 晚新生代北半球大冰期开始及青藏高原的隆升驱动[J]. 中国科学(D辑), 28(6): 481-490.
|
|
|
[2] |
崔之久, 高全洲, 刘耕年, 等. 1996. 青藏高原夷平面与岩溶时代及其起始高度[J]. 科学通报, 41(15): 1402-1406.
|
|
|
[3] |
崔之久, 伍永秋, 刘耕年, 等. 1998. 青藏公路昆仑山垭口天然剖面记录 [A]//施雅风, 李吉均, 李炳元(主编).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与环境演变.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
|
|
[4] |
丁林, 钟大赉, 潘裕生, 等. 1995.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上新世以来快速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J]. 科学通报, 40(16): 1497-1500.
|
|
|
[5] |
韩晓飞, 杜燕林, 贾建喜, 等. 2022. 山西太原田庄断裂晚更新世活动的证据[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 148-158.
|
|
|
[6] |
韩晓飞, 李斌, 董斌, 等. 2018. 田庄断裂中段活动性研究[J]. 地球物理学进展, 33(5): 1789-1795.
|
|
|
[7] |
李吉均, 文世宣, 张青松, 等. 1979.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 幅度和形式的探讨[J]. 中国科学, (6): 608-616.
|
|
|
[8] |
李吉均, 方小敏, 马海洲, 等. 1996. 晚新生代黄河上游地貌演化与青藏高原隆起[J]. 中国科学(D辑), 26(4): 316-322.
|
|
|
[9] |
潘广. 1957. 山西大同煤田的大构造[J]. 科学通报, 8(20): 633.
|
|
|
[10] |
施雅风, 李吉均, 李炳元(编), 1998.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与环境变化[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
|
|
[11] |
孙东怀, 刘东生, 陈明扬, 等. 1997. 中国黄土高原红黏土序列的磁性地层与气候变化[J]. 中国科学(D辑), 27(3): 265-270.
|
|
|
[12] |
王长在, 吴建平, 杨婷, 等. 2018. 太原盆地及周边地区双差层析成像[J]. 地球物理学报, 61(3): 963-974.
|
|
|
[13] |
谢新生, 肖振敏, 王维襄. 1996.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C]. 北京: 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
|
|
[14] |
杨承先, 王文清. 1999.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C]. 北京: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
|
|
[15] |
张闵厚, 杨承先. 1996. 试论截直断裂与地震: 以华北的3条NE向断裂为例[J]. 中国地震, 12(2): 163-172.
|
|
|
[16]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1981.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 幅度和形式问题[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Tibetan plateau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Expedition Tea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981. The Era, Magnitude, and Form of the Uplift of the Qinghai Tibet Plateau[M]. Beijing: Science Press. (in Chinese)
|
|
[17] |
|
[18] |
DOI URL |
[1] | 杨晨艺, 李晓妮, 冯希杰, 黄引弟, 裴跟弟. 秦岭北缘断裂带的重要分支——桃川-户县断层的浅部结构与第四纪活动性[J]. 地震地质, 2023, 45(2): 464-483. |
[2] | 李晓妮, 杨晨艺, 李高阳, 冯希杰, 黄引弟, 李陈侠, 李苗, 裴跟弟, 王万合. 渭河盆地东南缘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的浅部结构及晚第四纪活动[J]. 地震地质, 2023, 45(2): 484-499. |
[3] | 田一鸣, 杨卓欣, 王志铄, 石金虎, 张扬, 谭雅丽, 张建志, 宋威, 季通宇. 新乡-商丘断裂封丘段浅部探测和第四纪活动性的初步研究[J]. 地震地质, 2023, 45(1): 139-152. |
[4] | 沈军, 戴训也, 肖淳, 焦轩凯, 白其乐格尔, 邓梅, 刘泽众, 夏方华, 刘玉, 刘明. 夏垫西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性[J]. 地震地质, 2022, 44(4): 909-924. |
[5] | 张鹏, 汪勇, 范小平, 许奎, 刘嘉彬. 幕府山-焦山断裂镇江段第四纪活动性[J]. 地震地质, 2022, 44(1): 63-75. |
[6] | 张恩会, 师亚芹, 张艺, 李苗, 李高阳, 裴跟弟, 王万合. 桃川-户县断裂渭河盆地隐伏段的展布与结构特征[J]. 地震地质, 2021, 43(6): 1485-1506. |
[7] | 李正芳, 李彦宝, 周本刚, 朱国军, 刘保金, 吴健. 北京平原大兴凸起东缘断裂全新世活动的新认识[J]. 地震地质, 2021, 43(6): 1671-1681. |
[8] | 张鹏, 许奎, 范小平, 张媛媛, 汪勇, 郝景润. 镇江地区主要NW向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J]. 地震地质, 2021, 43(1): 144-157. |
[9] | 卢帮华, 王萍, 王慧颖, 赖忠平, 邓志辉, 毕丽思, 王万合. 珠江三角洲西缘西江断裂鹤山—磨刀门段的活动性[J]. 地震地质, 2020, 42(6): 1370-1384. |
[10] | 王继, 高战武, 刘芳晓, 王万合, 赵国存, 徐伟. 用浅层人工地震方法探测唐山—河间—磁县地震构造带内的活动断裂[J]. 地震地质, 2020, 42(4): 866-880. |
[11] | 何付兵, 徐锡伟, 何振军, 张晓亮, 刘立岩, 张巍, 魏波, 倪敬波. 利用浅层地震反射剖面探测研究大兴断裂北段新近纪—第四纪的构造特征[J]. 地震地质, 2020, 42(4): 893-908. |
[12] | 张鹏, 张媛媛, 许汉刚, 刘建达, 陈建强, 李丽梅, 李金良, 顾勤平, 蒋新. 苏锡常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J]. 地震地质, 2019, 41(5): 1172-1184. |
[13] | 顾勤平, 杨浩, 赵启光, 孟科, 王金艳, 李云, 马董伟. 金坛-如皋断裂北东段浅层地震勘探新证据[J]. 地震地质, 2019, 41(3): 743-758. |
[14] | 田一鸣, 刘保金, 石金虎, 王晓谦, 酆少英, 李稳. 南阳盆地朱阳关-夏馆断裂的浅部特征及活动性[J]. 地震地质, 2018, 40(1): 87-96. |
[15] | 马兴全, 孙杰, 赵显刚, 王文旭, 蔡颖哲, 万娜. 河套断陷带包头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研究[J]. 地震地质, 2016, 38(4): 874-88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