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毛翔, 白翔, 于红梅, 赵波, 陈慧智. 中国大陆最年轻火山活动成因——来自藏北阿什库勒火山岩的同位素证据[J]. 地震地质, 2024, 46(6): 1227-1247. |
[2] |
郭汝军, 魏传义, 李长安, 张玉芬, 李亚伟, 孙习林, 张增杰, 冷勇辉, 苏建超, 李国鼐, 吕凌云, 陈旭, 丁智强. 长江演化百年谜题: 回溯与进展[J]. 地震地质, 2023, 45(1): 1-28. |
[3] |
林旭, 刘海金, 刘静, 吴中海, 李兆宁, 陈济鑫, 李玲玲, 胡程伟. 黄河流域碎屑钾长石Pb同位素物源示踪[J]. 地震地质, 2022, 44(4): 944-960. |
[4] |
覃金堂, 陈杰, 李涛. 阿尔金断裂带中段现代沉积物样品钾长石红外激发后红外释光的残留信号——对年轻古地震事件测年的指示意义[J]. 地震地质, 2020, 42(4): 981-992. |
[5] |
党嘉祥, 周永胜. 花岗质岩石在脆塑性转化域的变形机制[J]. 地震地质, 2020, 42(1): 198-211. |
[6] |
李亚伟, 李长安, 张玉芬, 林旭, 王节涛, 孙习林, 魏传义, 郭汝军, 冷勇辉. 长江流域碎屑锆石U-Pb年龄物源示踪研究进展[J]. 地震地质, 2019, 41(2): 521-544. |
[7] |
姚文倩, 刘静, Michael Oskin, 韩龙飞, 李雪, 恒, 徐心悦, 李占飞, 张金玉. 利用R语言半自动化提取河流阶地——以米家山黄河阶地为例[J]. 地震地质, 2019, 41(2): 363-376. |
[8] |
闫小兵, 李自红, 赵晋泉, 扈桂让, 郭瑾. 黄河壶口逆源速率及其与韩城断裂的关系[J]. 地震地质, 2016, 38(4): 911-921. |
[9] |
张鹏, 李丽梅, 刘建达, 许汉刚, 李金良, 顾勤平, 蒋新. 徐州废黄河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J]. 地震地质, 2015, 37(1): 208-221. |
[10] |
雷启云, 柴炽章, 郑文俊, 杜鹏, 谢晓峰, 王银, 崔瑾, 孟广魁. 钻探揭示的黄河断裂北段活动性和滑动速率[J]. 地震地质, 2014, 36(2): 464-477. |
[11] |
万景林, 郑德文, 郑文俊, 王伟涛. MDD法和裂变径迹法相结合模拟样品的低温热历史——以柴达木盆地北缘赛什腾山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为例[J]. 地震地质, 2011, 33(2): 369-382. |
[12] |
陈丁, 张景发, 朱鲁, 姜文亮, 路晓翠, 刘建达, 李丽梅, 张鹏. 徐州废黄河断裂带的空间展布与活动性研究[J]. 地震地质, 2011, 33(1): 67-78. |
[13] |
刘百篪, 刘小凤, 袁道阳, 郑文俊, 郭华, 曹娟娟. 黄河中上游阶地对青藏高原东北部第四纪构造活动的反映[J]. 地震地质, 2003, 25(1): 133-145. |
[14] |
刘传正. 宁夏沙坡头地区黄河弯曲的成因[J]. 地震地质, 1996, 18(1): 9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