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质 ›› 2023, Vol. 45 ›› Issue (4): 1006-1024.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3.04.012
收稿日期:
2022-09-29
修回日期:
2022-12-22
出版日期:
2023-08-20
发布日期:
2023-09-20
通讯作者:
*郭祥云, 女, 1975年生,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震源机制及应力场反演等研究, E-mail: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XU Ying-cai1)(), GUO Xiang-yun2),*()
Received:
2022-09-29
Revised:
2022-12-22
Online:
2023-08-20
Published:
2023-09-20
摘要:
2022年四川马尔康强震群是中国有地震台网记录以来, 巴颜喀拉块体东部马尔康地区首次出现的地震频度高、 时空分布集中、 爆发性较强且震级强度大的罕见强震群活动。文中通过双差定位方法对该震群序列进行了重定位, 利用gCAP方法测定了MS≥3.6地震的震源机制及矩心深度, 然后根据震源机制结果分析了马尔康地区应力体系与这些地震震源机制的关系, 最后根据重定位结果进行了断层面拟合。结果显示, 马尔康震群序列震中区域主要沿NW向优势分布, 整个震群序列的平均初始破裂深度为9.8km, 深度剖面反映地震相对密集的区域主要介于0~15km深度之间, 震群中震级最大的 MS6.0 地震的初始破裂深度为12.5km, 几乎位于震群序列密集区的底端。其震源机制节面I的走向为150°, 倾角为79°, 滑动角为7°; 节面Ⅱ的走向为59°, 倾角为83°, 滑动角为169°; 矩心深度为9km。其余MS≥3.6地震的震源机制均为走滑型, 震源机制节面的倾角为71°~86°, 且相同走向的各个节面的倾向也有所不同, 其矩心深度为5~9km, P轴方位为NWW向, 且倾伏角近水平。MS≥3.6地震震源机制NW向节面的相对剪应力均显著大于NE向节面, 且NW向节面的正应力均小于NE向节面, 表明这些地震更容易在NW向的节面上产生走滑错动。拟合后的断层面参数揭示震群中大部分地震活动可能受到马尔康断裂附近至少2条近NW走向的平行伴生断层控制, 倾角约为88°, 且具有左旋运动性质。结合已有的区域地质构造推测, 马尔康震群可能为NW向和NE向共轭断层发震, 其中NW向断层控制了大多数地震活动。
许英才, 郭祥云. 2022年四川马尔康MS6.0强震群重定位及发震断层探讨[J]. 地震地质, 2023, 45(4): 1006-1024.
XU Ying-cai, GUO Xiang-yun. RELOCATION OF THE 2022 MS6.0 MAERKANG EARTHQUAKE SWARM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ITS SEISMIC FAULT ANALYSIS[J]. SEISMOLOGY AND GEOLOGY, 2023, 45(4): 1006-1024.
图 1 马尔康 MS6.0 震群的震中位置、 区域地质构造及M≥6.0历史地震分布 五角星为震群序列中最大地震 MS6.0 及次大地震 MS5.8 的震中, 其余黑点为余震震中。MEKF 马尔康断裂; LRBF 龙日坝断裂; YKF 玉科断裂; DRF 达日断裂; MD-GDF 玛多-甘德断裂; JZF 久治断裂; XSHF 鲜水河断裂; MJF 岷江断裂; HYF 虎牙断裂; TZF 塔藏断裂; LMSF 龙门山断裂。除龙日坝断裂据参考文献(徐锡伟等, 2008; 陈长云等, 2013)改绘外, 其余断层来自文献(邓起东等, 2003)
Fig. 1 Epicenters of the MS6.0 Maerkang earthquake swarm, regional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historical M≥6.0 earthquakes.
层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H/km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50 | 60 | 65 |
VP/km·s-1 | 5.08 | 5.19 | 5.64 | 5.84 | 5.79 | 5.79 | 5.94 | 5.99 | 6.08 | 6.70 | 7.25 | 7.55 |
表 1 马尔康地区的P波速度模型
Table 1 P-wave velocity model of the Maerkang region
层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H/km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50 | 60 | 65 |
VP/km·s-1 | 5.08 | 5.19 | 5.64 | 5.84 | 5.79 | 5.79 | 5.94 | 5.99 | 6.08 | 6.70 | 7.25 | 7.55 |
序号 | 地震事件时间 | MS | MW | HW /km | 节面Ⅰ | 节面Ⅱ | ||||
---|---|---|---|---|---|---|---|---|---|---|
走向 /(°) | 倾角 /(°) | 滑动角 /(°) | 走向 /(°) | 倾角 /(°) | 滑动角 /(°) | |||||
1 | 2022-06-10,00:03:24 | 5.8 | 5.4 | 6 | 323 | 72 | 4 | 232 | 86 | 162 |
2 | 2022-06-10,00:21:17 | 4.4 | 4.6 | 6 | 147 | 80 | 19 | 54 | 71 | 169 |
3 | 2022-06-10,01:28:34 | 6.0 | 5.7 | 9 | 150 | 79 | 7 | 59 | 83 | 169 |
4 | 2022-06-10,03:27:00 | 5.2 | 4.8 | 8 | 155 | 81 | 10 | 63 | 80 | 171 |
5 | 2022-06-10,04:37:26 | 4.4 | 4.5 | 6 | 338 | 73 | 9 | 245 | 81 | 163 |
6 | 2022-06-10,04:54:33 | 3.9 | 4.0 | 8 | 333 | 72 | 14 | 239 | 77 | 161 |
7 | 2022-06-14,18:11:10 | 4.4 | 4.4 | 5 | 147 | 76 | 17 | 53 | 74 | 165 |
表 2 马尔康震群序列MS≥3.6地震的震源机制2个节面解及矩心深度
Table 2 Parameters of two nodal planes from focal mechanism and centrid depth of MS≥3.6 earthquakes from Maerkang swarm
序号 | 地震事件时间 | MS | MW | HW /km | 节面Ⅰ | 节面Ⅱ | ||||
---|---|---|---|---|---|---|---|---|---|---|
走向 /(°) | 倾角 /(°) | 滑动角 /(°) | 走向 /(°) | 倾角 /(°) | 滑动角 /(°) | |||||
1 | 2022-06-10,00:03:24 | 5.8 | 5.4 | 6 | 323 | 72 | 4 | 232 | 86 | 162 |
2 | 2022-06-10,00:21:17 | 4.4 | 4.6 | 6 | 147 | 80 | 19 | 54 | 71 | 169 |
3 | 2022-06-10,01:28:34 | 6.0 | 5.7 | 9 | 150 | 79 | 7 | 59 | 83 | 169 |
4 | 2022-06-10,03:27:00 | 5.2 | 4.8 | 8 | 155 | 81 | 10 | 63 | 80 | 171 |
5 | 2022-06-10,04:37:26 | 4.4 | 4.5 | 6 | 338 | 73 | 9 | 245 | 81 | 163 |
6 | 2022-06-10,04:54:33 | 3.9 | 4.0 | 8 | 333 | 72 | 14 | 239 | 77 | 161 |
7 | 2022-06-14,18:11:10 | 4.4 | 4.4 | 5 | 147 | 76 | 17 | 53 | 74 | 165 |
图 5 马尔康 MS6.0 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及观测波形(黑)与理论波形(红)拟合图 台站名旁边的数值为方位角(°); 下方左侧为震中距(km), 右侧为偏移时间(s); 波形下方分别为理论波形(红)与实际波形(黑)的相对移动时间(s)及波形相关系数(%)
Fig. 5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of the MS6.0 Maerkang earthquake and fitting diagram of observed waveform(black)and theoretical waveform(red).
图 7 马尔康震群序列MS≥3.6地震震源机制节面的走向、 倾角、 滑动角, P轴和T轴的方位及倾伏角参数玫瑰图
Fig. 7 Rose diagrams of strike, dip, rake of nodal planes, and azimuth and plunge of P-axis and T-axis from focal mechanisms of MS≥3.6 earthquake swarm.
图 8 马尔康 MS5.8、 MS6.0 及 MS5.2 地震不同作者或机构的震源机制结果与本文结果的对比 马尔康地震的各种震源机制, 按震源机制中心解的最小空间旋转角排序, 除本文结果之外,其余不同作者、 机构的震源机制结果来自Seismology小组①(① https://mp.weixin.qq.com/s/lLvTKGnb4guMglf5_7BV6Q。)
Fig. 8 Comparison of the focal mechanism results of MS5.8, MS6.0 and MS5.2 Maerkang earthquakes calculated with other's work.
图 9 马尔康地区的应力体系与震群MS≥3.6地震的震源机制关系图 方形网格区域内为在不同形状断层面下模拟的震源机制、 相对剪应力和正应力分布, 7个红色震源机制中粗弧线为该节面的形状, 其旁边的数字为对应的地震序号
Fig. 9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system and focal mechanism of the Maerkang MS≥3.6 earthquakes.
图 10 震源机制2个节面的相对剪应力及正应力随MS≥3.6地震序号的变化图 红色实线和蓝色实线分别代表NW向节面Ⅰ和NE向节面Ⅱ的应力变化, 震源球旁的值为地震震级MS
Fig. 10 Variations of relative shear stress and normal stress on the two nodal planes of focal mechanism with MS≥3.6 earthquake sequence number.
图 11 马尔康震群的断层面拟合 a 所选取的北、 南支2个地震丛集区, b、 c 分别为北支和南支地震丛集区的断层面拟合。其中, 对于图b和c中的各图, 左上分图为地震水平分布, 右上分图为地震在该剖面的投影图, 左下分图为垂直于断层面的横截面投影,右下分图为地震到断层面的距离
Fig. 11 Fault plane fitting of Maerkang earthquake swarm.
图 12 本文推测的马尔康 MS6.0 震群的发震断层及错动方式 左侧图震源机制为震源球在水平剖面的下半球投影, 右侧图震源机制为震源球在该深度垂直剖面的投影
Fig. 12 Inferred possible seismic fault and rupture pattern of the MS6.0 Maerkang earthquake swarm.
[1] |
陈长云. 2014. 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及其邻区块体运动及块体边界带形变特征[D]. 北京: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1-80.
|
|
|
[2] |
陈长云, 任金卫, 孟国杰, 等. 2013. 巴颜喀拉块体东部活动块体的划分、 形变特征及构造意义[J]. 地球物理学报, 56(12): 4125-4141.
|
|
|
[3] |
邓起东, 冉勇康, 杨晓平, 等. 2003. 中国活动构造图(1︰400万)[C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
|
|
[4] |
杜明甫. 2020. 阿坝地区小震精定位及其活动构造意义[D].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30-34.
|
|
|
[5] |
韩立波, 蒋长胜, 包丰. 2012. 2010年河南太康 MS4.6 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的精确确定[J]. 地球物理学报, 55(9): 2973-2981.
|
|
|
[6] |
何玉林, 龚宇, 伍先国. 1997. 四川抚边河断裂的活动特征[J]. 地震地质, 19(1): 31-36.
|
|
|
[7] |
罗艳, 赵里, 曾祥方, 等. 2015. 芦山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及其构造应力场空间变化[J]. 中国科学(D辑), 45(4): 538-550.
|
|
|
[8] |
万永革. 2019. 同一地震多个震源机制中心解的确定[J]. 地球物理学报, 62(12): 4718-4728.
|
|
|
[9] |
万永革. 2020. 震源机制与应力体系关系模拟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63(6): 2281-2296.
|
|
|
[10] |
万永革, 沈正康, 刁桂苓, 等. 2008. 利用小震分布和区域应力场确定大震断层面参数方法研究及其在唐山地震序列中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报, 51(3): 793-804.
|
|
|
[11] |
魏娅玲, 蔡一川. 2018. 四川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及震源深度特征: 以中等强度地震为例[J]. 地震工程学报, 40(S1): 6-17.
|
|
|
[12] |
熊熊, 许厚泽, 滕吉文. 2001. 青藏高原物质东流的岩石层力学背景探讨[J]. 地壳形变与地震, 21(2): 1-6.
|
|
|
[13] |
徐锡伟, 闻学泽, 陈桂华, 等. 2008. 巴颜喀拉地块东部龙日坝断裂带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 中国科学(D辑), 38(5): 529-542.
|
|
|
[14] |
姚华建. 2020. 中国川滇地区公共速度模型构建: 思路与进展[J]. 中国科学(D辑), 50(9): 1319-1322.
|
|
|
[15] |
易桂喜, 龙锋, 梁明剑, 等. 2019.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 MS6.0 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分析[J]. 地球物理学报, 62(9): 3432-3447.
|
|
|
[16] |
易桂喜, 龙锋, 闻学泽, 等. 2015. 2014年11月22日康定M6.3地震序列发震构造分析[J]. 地球物理学报, 58(4): 1205-1219.
|
|
|
[17] |
易桂喜, 赵敏, 龙锋, 等. 2021. 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 MS6.0 地震序列特征及孕震构造环境[J]. 地球物理学报, 64(12): 4449-4461.
|
|
|
[18] |
张国庆, 祝意青, 梁伟锋. 2022. 青藏高原东缘扶边河断裂周边地壳密度及垂向构造应力特征[J]. 地震地质, 44(3): 578-589.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2.03.002.
DOI |
|
|
[19] |
郑斯华. 1995. 青藏高原地震的震源深度及其构造意义[J]. 中国地震, 11(2): 99-106.
|
|
|
[20] |
郑勇, 马宏生, 吕坚, 等. 2009. 汶川地震强余震(MS≥5.6)的震源机制解及其与发震构造的关系[J]. 中国科学(D辑), 39(4): 413-426.
|
|
|
[21] |
中国地震局. 2022. 中国地震局发布四川马尔康6.0级震群地震烈度图[EB/OL].(2022-06-13)[2022-09-28]. https: //www.cea.gov.cn/cea/xwzx/fzjzyw/5662853/index.html
|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2022.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released a seismic intensity regionalization map of Sichuan Malkang M6.0 earthquake swarm[EB/OL].(2022-06-13)[2022-09-28]. https: //www.cea.gov.cn/cea/xwzx/fzjzyw/5662853/index.html(in Chinese).
|
|
[22] |
中国地震局编. 1998. 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技术指南[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eds. 1998. Brief and Technique Guideline on Earthquake Process[M]. Seismological Press, Beijing (in Chinese).
|
|
[23] |
周荣军, 何玉林, 马声浩, 等. 1999. 四川小金抚边河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J]. 地震研究, 22(4): 376-381.
|
|
|
[24] |
朱艾斓, 徐锡伟, 周永胜, 等. 2005. 川西地区小震重新定位及其活动构造意义[J]. 地球物理学报, 48(3): 629-636.
|
|
|
[25] |
|
[26] |
DOI URL |
[27] |
DOI URL |
[28] |
DOI URL |
[29] |
DOI URL |
[30] |
DOI URL |
[1] | 万永革, 王昱茹, 靳志同. 2021年云南漾濞6.4级地震震源区地壳应力不均匀性研究[J]. 地震地质, 2023, 45(4): 1025-1040. |
[2] | 傅莺, 胡斌, 赵敏, 龙锋. 2022年芦山MS6.1地震序列的精确定位及发震构造[J]. 地震地质, 2023, 45(4): 987-1005. |
[3] | 樊文杰. 2021年5月21日漾濞MS6.4地震及周边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和动力学意义[J]. 地震地质, 2023, 45(1): 208-230. |
[4] | 张珂, 王鑫, 杨红樱, 王玥, 徐岩, 李静. 2021年云南漾濞MS6.4地震序列特征及其发震构造分析[J]. 地震地质, 2023, 45(1): 231-251. |
[5] | 于书媛, 黄显良, 郑海刚, 李玲利, 骆佳骥, 丁娟, 范晓冉. 2022年门源MW6.7地震的同震破裂模型及应力研究[J]. 地震地质, 2023, 45(1): 286-303. |
[6] | 邓文泽, 刘杰, 杨志高, 孙丽, 张雪梅. 青海玛多MS7.4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结果的初步分析[J]. 地震地质, 2022, 44(4): 1059-1070. |
[7] | 李宗旭, 贺日政, 冀战波, 李娱兰, 牛潇. 2009年7月24日西藏尼玛MS5.6地震的震源机制及其构造意义[J]. 地震地质, 2022, 44(4): 992-1010. |
[8] | 王晓山, 万永革. 汶川地震前震中周围地壳应力场及应力方向集中的特征[J]. 地震地质, 2022, 44(2): 363-377. |
[9] | 余占洋, 沈旭章, 梁浩, 郑文俊, 刘旭宙. 基于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解研究渭河-运城盆地主要断裂带的特征及应力场分布[J]. 地震地质, 2022, 44(2): 395-413. |
[10] | 张致伟, 龙锋, 赵小艳, 王迪. 川滇地区的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J]. 地震地质, 2022, 44(1): 170-187. |
[11] | 徐芳, 鲁人齐, 王帅, 江国焰, 龙锋, 王晓山, 苏鹏, 刘冠伸. 基于多元约束方法的2020年四川青白江MS5.1地震构造研究[J]. 地震地质, 2022, 44(1): 220-237. |
[12] | 李佳妮, 韩竹军, 罗佳宏, 郭鹏. 青藏高原东缘岷山活动地块周缘的地震活动特征与启示[J]. 地震地质, 2021, 43(6): 1459-1484. |
[13] | 孙业君, 黄耘, 刘泽民, 郑建常, 江昊琳, 李婷婷, 叶青, 方韬. 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及邻区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J]. 地震地质, 2021, 43(5): 1188-1207. |
[14] | 赵韬, 王莹, 马冀, 邵若潼, 徐一斐, 胡景. 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序列重定位和震源机制特征[J]. 地震地质, 2021, 43(4): 790-805. |
[15] | 王莹, 赵韬, 胡景, 刘春. 2021年云南漾濞6.4级地震序列重定位及震源机制解特征分析[J]. 地震地质, 2021, 43(4): 847-863.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