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继鑫, 荣棉水, 符力耘, 傅磊. 用微动台阵记录联合反演场地浅层速度结构——以唐山响嘡台3#场地为例[J]. 地震地质, 2020, 42(6): 1335-1353. |
[2] |
孔祥艳, 吴建平, 房立华, 蔡妍, 范莉苹, 王未来. 利用面波频散和接收函数联合反演中国境内天山及邻区的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J]. 地震地质, 2020, 42(4): 844-865. |
[3] |
李细兵, 熊振, 范小平, 陶小三, 彭小波. 福建地区地壳上地幔顶部三维速度结构及构造意义[J]. 地震地质, 2019, 41(5): 1206-1222. |
[4] |
张致伟, 龙锋, 王世元, 宫悦, 吴朋, 王辉, 江国茂. 四川宜宾地区地震定位及速度结构[J]. 地震地质, 2019, 41(4): 913-926. |
[5] |
刘云华, 单新建, 张迎峰, 赵德政, 屈春燕. 基于地震波及InSAR数据的2017年11月18日西藏米林MS6.9地震发震构造[J]. 地震地质, 2018, 40(6): 1254-1275. |
[6] |
刘俊清, 甘卫军, 刘财, 张晨侠, 高金哲, 梁诗明. 2013年吉林前郭MS5.5震群的双差法重新定位及震源机制[J]. 地震地质, 2017, 39(5): 981-993. |
[7] |
王霞, 宋美琴, 王亮, 李宏伟, 吴昊昱, 罗勇. 口泉断裂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壳速度结构[J]. 地震地质, 2015, 37(4): 939-952. |
[8] |
王亮, 周龙泉, 黄金水, 焦明若, 梁一婧, 杨牧萍. 紫坪铺水库地区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J]. 地震地质, 2015, 37(3): 748-764. |
[9] |
余中元, 闵伟, 韦庆海, 赵斌, 马艳春. 松辽盆地北部反转构造的几何特征、变形机制及其地震地质意义——以大安-德都断裂为例[J]. 地震地质, 2015, 37(1): 13-32. |
[10] |
李永华, 徐小明, 张恩会, 高家乙.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结构及云南鲁甸、景谷地震深部孕震环境[J]. 地震地质, 2014, 36(4): 1204-1216. |
[11] |
陈晓, 于鹏, 张罗磊, 李洋, 王家林. 大地电磁与地震正则化同步联合反演[J]. 地震地质, 2010, 32(3): 402-408. |
[12] |
胡亚轩, 王庆良, 崔笃信, 王文萍, 李克, 陈红卫. Mogi模型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应用[J]. 地震地质, 2007, 29(1): 144-151. |
[13] |
于鹏, 王家林, 吴健生, 陈冰. 大地电磁偏移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解决复杂地质问题的能力[J]. 地震地质, 2001, 23(2): 238-244. |
[14] |
周本刚, 高名修. 松辽盆地几次中强震的构造条件探讨[J]. 地震地质, 1992, 14(2): 145-150. |
[15] |
晋光文. 大地电磁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资料的联合解释[J]. 地震地质, 1987, 9(4): 8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