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雷生学, 冉勇康, 王虎, 陈立春, 李西, 吴富峣, 韩非, 刘成龙. 关于芦山7.0级地震在龙门一带是否存在同震地表破裂的讨论[J]. 地震地质, 2014, 36(1): 266-274. |
[2] |
武强, 陈珮珮, 董东林, 孙卫东, 魏迎春. 基于GIS与ANN耦合技术的地裂缝灾情非线性模拟预测系统——以山西榆次地裂缝灾害为例[J]. 地震地质, 2002, 24(2): 249-257. |
[3] |
吴富春, 方炜, 宋立胜, 王锋, 朱兴国, 景北科, 董星宏, 左永青. 西安市地热水开采与地面沉降、地裂缝关系的分析[J]. 地震地质, 2002, 24(2): 234-240. |
[4] |
刘五洲, 车用太, 林元武, 王基华. 张北-尚义地震宏观异常的震后调查及分析[J]. 地震地质, 1998, 20(2): 183-188. |
[5] |
邓志辉, 楚全芝, 李建华, 刘培询, 梁小华. 张北-尚义地震与大同-阳高地震地震活动对比研究[J]. 地震地质, 1998, 20(2): 172-178. |
[6] |
汤吉, 赵国泽, 王继军, 李文军, 詹艳. 张北-尚义地震前后电阻率的变化及分析[J]. 地震地质, 1998, 20(2): 164-171. |
[7] |
赵国泽, 刘国栋, 詹艳, 江钊, 刘铁胜, 汤吉, 王继军, 李文军, 梁竞阁. 张北-尚义地震区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结构[J]. 地震地质, 1998, 20(2): 155-163. |
[8] |
徐锡伟, 冉勇康, 周本刚, 尹功明, 李建华, 刘五洲. 张北-尚义地震的地震构造环境与宏观破坏特征[J]. 地震地质, 1998, 20(2): 135-145. |
[9] |
徐好民. 征兆地质学在张北-尚义地震预测中的应用及其意义[J]. 地震地质, 1998, 20(2): 131-134. |
[10] |
董瑞树, 任国强, 冉洪流. 利用地震活动性分析对张北-尚义地震进行预测与震后反思[J]. 地震地质, 1998, 20(2): 122-130. |
[11] |
林元武, 刘五洲, 王基华, 车用太. 张北-尚义地震现场CO2测量与震后趋势判断[J]. 地震地质, 1998, 20(2): 117-121. |
[12] |
王基华, 林元武, 高松升. 怀来断层气CO2监测及张北-尚义地震的短临预报[J]. 地震地质, 1998, 20(2): 113-116. |
[13] |
张培仁, 刘成龙, 王志敏, 陶京玲. 张北-尚义地震前太平庄井地下流体中短期异常[J]. 地震地质, 1998, 20(2): 105-109. |
[14] |
车用太, 王基华, 林元武, 朱清钟, 张培仁. 张北-尚义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异常及其跟踪预报[J]. 地震地质, 1998, 20(2): 99-104. |
[15] |
李建华, 郝书俭, 胡玉台, 于之水, 褚宝贵. 1976年唐山地震发震断裂的活动性研究[J]. 地震地质, 1998, 20(1): 27-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