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安, 万波, 王晓先, 计昊旻, 索锐. 金州断裂盖州北鞍山段古地震破裂的新证据[J]. 地震地质, 2023, 45(1): 111-126. |
[2] |
潘纪顺, 李朋辉, 段永红, 赵延娜, 彭诣淙, 孙凯旋. 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地区的地壳结构研究[J]. 地震地质, 2021, 43(5): 1269-1291. |
[3] |
顾勤平, 许汉刚, 晏云翔, 赵启光, 李丽梅, 孟科, 杨浩, 王金艳, 蒋新, 马董伟. 郯庐断裂带新沂段地壳浅部结构和断裂活动性探测[J]. 地震地质, 2020, 42(4): 825-843. |
[4] |
高见, 杨宜海, 黄世源, 杨聪, 张元生, 柳存喜, 李少睿, 花茜. 重庆地区地壳各向异性及其构造启示[J]. 地震地质, 2020, 42(1): 147-162. |
[5] |
谈洪波, 申重阳, 玄松柏, 吴桂桔, 杨光亮, 汪健. 鲁甸MS6.5地震孕育环境的重力学分析[J]. 地震地质, 2017, 39(2): 356-373. |
[6] |
王鑫, 张景发, 付萍杰, 高敏. 沂沭断裂带重力场及地壳结构特征[J]. 地震地质, 2015, 37(3): 731-747. |
[7] |
李永华, 徐小明, 张恩会, 高家乙.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结构及云南鲁甸、景谷地震深部孕震环境[J]. 地震地质, 2014, 36(4): 1204-1216. |
[8] |
杨光亮, 申重阳, 谈洪波, 王嘉沛, 吴桂桔. 云南鲁甸MS6.5地震震区地壳密度结构特征[J]. 地震地质, 2014, 36(4): 1145-1156. |
[9] |
王小龙, 倪四道, 刘渊源, 余国政, 李克昌. 利用远震接收函数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地壳厚度变化[J]. 地震地质, 2010, 32(4): 543-551. |
[10] |
赵国泽, 詹艳, 王立凤, 王继军, 汤吉, 陈小斌, 肖骑彬. 鄂尔多斯断块地壳电性结构[J]. 地震地质, 2010, 32(3): 345-359. |
[11] |
贾丽华, 崇加军, 刘渊源, 倪四道, 戴瑾, 王帅. 利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辽宁地区的地壳厚度及泊松比[J]. 地震地质, 2010, 32(2): 260-268. |
[12] |
李海鸥, 徐锡伟, 姜枚, 马文涛. 青藏高原西部班公-怒江缝合带下方地壳结构与地块拼合模式[J]. 地震地质, 2010, 32(2): 213-221. |
[13] |
刘春, 崇加军, 倪四道, 李少睿. 利用远震接收函数反演陕西地震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J]. 地震地质, 2009, 31(2): 313-320. |
[14] |
杨晓松, 马瑾, 刘力强. 周期性层状介质中超声波传播的实验研究[J]. 地震地质, 2004, 26(3): 484-491. |
[15] |
云金表, 殷进垠, 金之钧. 松辽盆地深部地质特征及其盆地动力学演化[J]. 地震地质, 2003, 25(4): 595-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