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伟恒, 陈杰, 李涛, 邸宁, 姚远. 龙门山前陆冲断带南段三苏场背斜晚第四纪变形速率[J]. 地震地质, 2022, 44(6): 1351-1364. |
[2] |
叶轶佳, 谭锡斌, 钱黎. 通过河流剪切力获取河道侵蚀速率和基岩可蚀系数——以龙门山为例[J]. 地震地质, 2022, 44(1): 115-129. |
[3] |
郭树松, 祝意青, 徐云马, 刘芳, 赵云峰, 张国庆, 朱辉. 汶川地震前失稳过程的重力场观测证据[J]. 地震地质, 2021, 43(6): 1368-1380. |
[4] |
王志伟, 马胜利, 雷兴林, 王凯英. 基于加密地震观测讨论红河断裂带北段维西-乔后断层的地震活动性特征[J]. 地震地质, 2021, 43(6): 1524-1536. |
[5] |
魏聪敏, 葛伟鹏, 张波. 利用地貌形态估算西秦岭-松潘构造结及邻区的下地壳黏滞系数[J]. 地震地质, 2020, 42(1): 163-181. |
[6] |
孙稳, 何宏林, 魏占玉, 高伟, 孙浩越, 邹俊杰. 基于无人机航测获取高分辨率DEM数据的断层几何结构精细解译与分析——以海原断裂唐家坡为例[J]. 地震地质, 2019, 41(6): 1350-1365. |
[7] |
汤井田, 杨磊, 任政勇, 胡双贵, 徐志敏. 龙门山断裂带卫星重力场特征及其发震机制[J]. 地震地质, 2019, 41(5): 1136-1154. |
[8] |
王振南, 鲁人齐, 徐锡伟, 何登发, 蔡明刚, 李英强, 罗佳宏. 龙门山中段山前彭县隐伏活动断裂三维构造特征[J]. 地震地质, 2019, 41(4): 944-959. |
[9] |
吴贵灵, 祝成宇, 王国灿, 张攀.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边界性质的界定及其对高原东南缘扩展模式的启示[J]. 地震地质, 2019, 41(2): 281-299. |
[10] |
李振月, 万永革, 盛书中. 米亚罗断裂活动与汶川地震序列活动的关系[J]. 地震地质, 2019, 41(1): 72-83. |
[11] |
徐志萍, 王夫运, 姜磊, 赵延娜, 杨利普, 唐淋. 龙门山中南段地壳上地幔三维密度结构[J]. 地震地质, 2019, 41(1): 84-98. |
[12] |
石峰, 何宏林, Alexander L Densmore, 魏占玉, 孙浩越. 利用水系流域偏转研究走滑断层的运动模式——以南汀河断裂带为例[J]. 地震地质, 2018, 40(4): 773-783. |
[13] |
江敏, 陈九辉, Yasuto Kuwahara, Reiken Matsushita. 利用小震震源机制解研究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应力场时空演化[J]. 地震地质, 2018, 40(2): 310-322. |
[14] |
李伟, 张世民, 姜大伟, 郜宇. 龙门山南段晚第四纪逆冲活动的河流地貌研究[J]. 地震地质, 2017, 39(6): 1213-1236. |
[15] |
刘洋, 何昌荣. 龙门山断层带浅钻花岗岩中断层泥的摩擦本构参数[J]. 地震地质, 2017, 39(5): 917-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