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伟恒, 陈杰, 李涛, 邸宁, 姚远. 龙门山前陆冲断带南段三苏场背斜晚第四纪变形速率[J]. 地震地质, 2022, 44(6): 1351-1364. |
[2] |
张博譞, 郑文俊, 陈杰, 何骁慧, 李启雷, 张冬丽, 段磊, 陈干. 柴达木盆地北部2021年6月16日青海茫崖MS5.8地震发震构造分析[J]. 地震地质, 2022, 44(5): 1313-1332. |
[3] |
董金元, 李传友, 郑文俊, 李涛, 李新男, 任光雪, 罗全星. 柴达木盆地北缘石底泉背斜构造地貌特征及地质意义[J]. 地震地质, 2021, 43(3): 521-539. |
[4] |
张玲, 杨晓平, 李胜强, 黄伟亮, 杨海波. 秋里塔格褶皱带东段探槽的古地震事件[J]. 地震地质, 2020, 42(5): 1039-1057. |
[5] |
王浩然, 陈杰, 李涛, 李跃华, 张博譞. 北天山前陆盆地前缘西湖背斜带第四纪褶皱作用[J]. 地震地质, 2020, 42(4): 791-805. |
[6] |
曹喜林, 耿豪鹏, 潘保田, 胡小飞. 活动褶皱地区横向河演化与风口形成的研究进展和案例分析[J]. 地震地质, 2020, 42(3): 670-687. |
[7] |
王振南, 鲁人齐, 徐锡伟, 何登发, 蔡明刚, 李英强, 罗佳宏. 龙门山中段山前彭县隐伏活动断裂三维构造特征[J]. 地震地质, 2019, 41(4): 944-959. |
[8] |
刘建明, 王琼, 李金, 吴传勇, 赵彬彬, 孔祥燕. 2016年12月8日呼图壁MS6.2地震序列重定位与发震构造[J]. 地震地质, 2018, 40(3): 566-578. |
[9] |
许建红, 惠旭辉, 程宏宾, 张晓亮, 尚思歧.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油砂山断裂的古地震和晚第四纪活动速率[J]. 地震地质, 2018, 40(2): 465-479. |
[10] |
姚远, 宋和平, 陈建波, 李帅, 贾海梁. 新疆天山南部北轮台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速率[J]. 地震地质, 2018, 40(1): 71-86. |
[11] |
吴传勇, 李金, 刘建明, 胡伟华, 吴国栋, 常想德, 姚远, 向志勇. 新疆皮山MS6.5地震——发生在西昆仑山前的一次褶皱地震[J]. 地震地质, 2017, 39(2): 342-355. |
[12] |
李胜强, 张玲, 杨晓平, 黄伟亮, 黄雄南, 杨海波. 库车坳陷东部秋里塔格背斜带的活动断层及其形成机制[J]. 地震地质, 2016, 38(2): 223-239. |
[13] |
李安, 杨晓平, 伊力亚尔. 焉耆盆地北缘和静逆断裂-褶皱带古地震破裂方式和时间序列[J]. 地震地质, 2015, 37(3): 661-674. |
[14] |
黄伟亮, 杨晓平, 李安, 张玲, 李胜强, 杨海波. 焉耆盆地北缘和静逆断裂-褶皱带中晚第四纪变形速率[J]. 地震地质, 2015, 37(3): 675-696. |
[15] |
张玲, 杨晓平, 黄伟亮, 李胜强. 褶皱陡坎中相关断层在缩短量计算中的作用——以东秋里塔格背斜为例[J]. 地震地质, 2015, 37(3): 697-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