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樊文杰. 2021年5月21日漾濞MS6.4地震及周边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和动力学意义[J]. 地震地质, 2023, 45(1): 208-230. |
[2] |
王雨晴, 冯万鹏, 张培震. 交角约90°共轭断裂的现今形变及对构造应力场的指示意义——以2019年MW≥6.4菲律宾地震序列为例[J]. 地震地质, 2022, 44(2): 313-332. |
[3] |
余占洋, 沈旭章, 梁浩, 郑文俊, 刘旭宙. 基于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解研究渭河-运城盆地主要断裂带的特征及应力场分布[J]. 地震地质, 2022, 44(2): 395-413. |
[4] |
徐志国, 王君成, 王宗辰, 梁姗姗, 史健宇. 2019年11月14日印尼马鲁古海7.1级地震的震源机制及海啸数值模拟[J]. 地震地质, 2020, 42(6): 1417-1431. |
[5] |
章鑫, 杜学彬. 郯庐断裂带南段对近地表大地电流的分异性[J]. 地震地质, 2020, 42(4): 909-922. |
[6] |
张志斌, 赵晓成, 任林. 新疆天山中段的震源机制解与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J]. 地震地质, 2020, 42(3): 595-611. |
[7] |
詹慧丽, 张冬丽, 何骁慧, 沈旭章, 郑文俊, 李志刚. 基于地震活动特征的鄂尔多斯西缘现今构造变形模式的限定[J]. 地震地质, 2020, 42(2): 346-365. |
[8] |
李君, 王勤彩, 崔子健, 张佩, 周琳, 周辉. 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及邻区震源机制解与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J]. 地震地质, 2019, 41(6): 1395-1412. |
[9] |
李君, 王勤彩, 崔子健, 刘庚, 周琳, 路珍, 周辉. 2017年8月九寨沟M7.0地震序列断层结构及构造应力场特征[J]. 地震地质, 2019, 41(1): 58-71. |
[10] |
王甘娇, 胡幸平, 高威, 崔效锋. 格点尝试法计算综合断层面解的置信区间分析——以赣南地区为例[J]. 地震地质, 2018, 40(6): 1305-1317. |
[11] |
石峰, 何宏林, 周本刚, 魏占玉, 毕丽思. 马尼拉海沟地震海啸对中国大陆的影响[J]. 地震地质, 2018, 40(3): 579-589. |
[12] |
丁锐, 任俊杰, 张世民, 吕延武, 刘汉永. 丽江-小金河断裂中段晚第四纪古地震历史[J]. 地震地质, 2018, 40(3): 622-640. |
[13] |
万永魁, 刘峡, 沈军, 王雷, 李妍. 汶川地震前龙门山及其周缘断裂形变运动与应力累积的数值模拟[J]. 地震地质, 2017, 39(4): 853-868. |
[14] |
徐晶, 季灵运, 姬存伟, 孙赫, 赵强. 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断裂带内库仑应力演化及危险性[J]. 地震地质, 2017, 39(3): 451-469. |
[15] |
杨少华, 任天翔, 董培育, 石耀霖. 姑咱台钻孔应变观测值年变化的数值模拟解释[J]. 地震地质, 2016, 38(4): 1137-1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