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栗兵帅, 颜茂都, 张伟林, 杨永鹏, 张大文, 陈毅, 关冲. 阿尔金断裂南侧弧形地貌单元成因及其构造意义[J]. 地震地质, 2019, 41(2): 300-319. |
[2] |
郭鹏, 韩竹军, 周本刚, 周庆, 毛泽斌. 安徽巢湖—铜陵地区中强地震发生的构造标志[J]. 地震地质, 2018, 40(4): 832-849. |
[3] |
高战武, 徐杰, 赵铁虎, 张进, 计凤桔, 周本刚. 营口-潍坊断裂带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的再认识[J]. 地震地质, 2017, 39(1): 43-53. |
[4] |
赵俊猛, 杜品仁. 印度-亚洲大陆的初始碰撞[J]. 地震地质, 2016, 38(3): 783-796. |
[5] |
张力方, 徐杰, 彭艳菊, 计凤桔, 吕悦军, 周本刚. 东海地区新构造运动研究[J]. 地震地质, 2014, 36(3): 692-705. |
[6] |
肖和平. 湘东地区断裂活动性及潜在震源区划分研究[J]. 地震地质, 2009, 31(3): 488-500. |
[7] |
程绍平, 杨桂枝. 国外新构造研究进展述评[J]. 地震地质, 2008, 30(1): 31-43. |
[8] |
王团华, 樊祺诚, 孙谦, 李霓. 图们江流域新生代火山岩Sr、Nd同位素初步研究[J]. 地震地质, 2006, 28(3): 367-380. |
[9] |
张岳桥, 马寅生, 杨农. 太行山南缘断裂带新构造活动及其区域运动学意义[J]. 地震地质, 2003, 25(2): 169-182. |
[10] |
郑文涛, 杨景春, 段锋军. 武威盆地晚更新世河流阶地变形与新构造活动[J]. 地震地质, 2000, 22(3): 318-328. |
[11] |
边千韬, 刘嘉麒, 罗小全, 肖举乐. 青海湖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形成演化[J]. 地震地质, 2000, 22(1): 20-26. |
[12] |
程国良, 孙宇航, 孙青格, 王立红. 显生宙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的古地磁研究[J]. 地震地质, 1995, 17(1): 69-78. |
[13] |
程国良, 李永安, 李素玲, 李强, 张慧. 新疆准噶尔地块东北部晚古生代古地磁研究及构造含义[J]. 地震地质, 1993, 15(1): 32-44. |
[14] |
张石钧. 洞庭盆地的第四纪构造活动[J]. 地震地质, 1992, 14(1): 32-40. |
[15] |
陈伟光, 张虎男, 张福来. 珠江三角洲地区新构造运动年代学的研究[J]. 地震地质, 1991, 13(3): 213-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