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韩龙飞, 刘静, 姚文倩, 王文鑫, 刘小利, 高云鹏, 邵延秀, 李金阳. 2021年玛多MW7.4地震震中区地表破裂的精细填图及阶区内的分布式破裂讨论[J]. 地震地质, 2022, 44(2): 484-505. |
[2] |
张志斌, 梁晓峰, 周贝贝, 刘代芹, 唐明帅. 北天山中段地壳三维速度结构与地震重定位[J]. 地震地质, 2021, 43(5): 1292-1310. |
[3] |
张盛峰, 张永仙, 范晓易. 基于时-空ETAS模型的新疆伽师地区背景及触发地震活动的探讨[J]. 地震地质, 2021, 43(2): 297-310. |
[4] |
张志斌, 赵晓成, 任林. 新疆天山中段的震源机制解与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J]. 地震地质, 2020, 42(3): 595-611. |
[5] |
邱江涛, 刘雷, 刘传金, 王金烁. 2008年仲巴地震形变及其揭示的构造运动[J]. 地震地质, 2019, 41(2): 481-498. |
[6] |
徐志国, 梁姗姗, 邹立晔, 刘敬光. 2016年12月8日新疆呼图壁MS6.2主震震源机制及余震序列定位[J]. 地震地质, 2019, 41(1): 44-57. |
[7] |
郭志, 陈立春, 李通, 高星.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M7.0和9日新疆精河M6.6地震震源机制解[J]. 地震地质, 2018, 40(6): 1294-1304. |
[8] |
徐岳仁, 何宏林, 李文巧, 张伟恒, 田勤俭. 1303年洪洞地震宏观震中修订的新证据[J]. 地震地质, 2018, 40(5): 945-966. |
[9] |
吴富峣, 冉勇康, 陈立春, 李安. 东天山三条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及其与两次历史地震的关系[J]. 地震地质, 2016, 38(1): 77-90. |
[10] |
吴海波, 姚运生, 申学林, 赵凌云. 2014年秭归MS4.5和MS4.9地震震源与发震构造特征[J]. 地震地质, 2015, 37(3): 719-730. |
[11] |
周庆, 江亚风, 吴果, 陈国光. 芦山地震崩滑灾害空间分布及相关问题探讨[J]. 地震地质, 2014, 36(2): 344-357. |
[12] |
陈建业, 杨晓松. 汶川地震断裂带粒度分布特征:对地震碎裂机制的约束[J]. 地震地质, 2014, 36(2): 368-379. |
[13] |
晁洪太, 刁守中, 王志才. 公元前179年“齐楚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讨论[J]. 地震地质, 2012, (2): 211-227. |
[14] |
侯康明, 熊振, 李丽梅. 对江苏省溧阳2次破坏性地震发震构造的新认识[J]. 地震地质, 2012, (2): 303-312. |
[15] |
姜辉, 邓志辉, 王海涛, 王琼, 路星. 从新疆地区主余震活动看地震静态应力触发模型[J]. 地震地质, 2011, 33(3): 586-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