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质 ›› 2024, Vol. 46 ›› Issue (5): 1066-1090.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4.05.005
收稿日期:
2024-02-23
修回日期:
2024-08-14
出版日期:
2024-10-20
发布日期:
2024-11-22
通讯作者:
雷建设, 男, 1969年生, 博士, 研究员, 主要从事地震波层析成像理论与应用研究, E-mail: 作者简介:
许永强, 男, 1998年生, 现为山西大同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小地震精定位、 震源机制解研究, E-mail: xuyongqiang_sx@163.com。
基金资助:
XU Yong-qiang1)(), LEI Jian-she2),*(), HU Xiao-hui3)
Received:
2024-02-23
Revised:
2024-08-14
Online:
2024-10-20
Published:
2024-11-22
摘要:
文中基于2021年5月1日—2022年6月18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收集的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 MS6.4 地震序列的相关数据, 利用双差定位法进行了重新定位, 得到了2 681个精定位地震事件。结果表明, 漾濞地震序列的扩展方向为NW-SE向, 长约32km, 但并非简单的单侧扩展, 而是呈西北窄、 东南宽的雁列状分布结构特征, 且发震优势深度为5~10km。前震有明显的空间迁移特征, 且主震南、 北两侧的地震活动差异性明显。这些地震在EW向、 SN向、 垂直向的平均定位误差约为0.47km、 0.50km和0.62km, 平均均方根走时残差约为0.22s。采用gCAP全波形反演方法获得该地震序列主断裂上MS≥4.0主要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 结果显示出明显的右旋走滑分量。利用基于小地震反演断层面参数的方法, 通过拟合获得了发震断层面的参数, 发现主断层面走向在126°~137° 之间变化, 且由北至南走向逐渐增大, 倾向SW, 倾角为79°~87°, 由北至南倾角逐渐变小。结合该区域的构造应力场及前人的近震层析成像结果推测, 漾濞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漾濞县城西南山地区域中NW-SE走向的高倾角走滑断裂系, 该断裂系由一条走滑主断层和多条次级斜交小断层组成, 且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可能受区域应力与深部流体作用共同影响。
许永强, 雷建设, 胡晓辉.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S6.4地震序列双差重定位及其构造意义[J]. 地震地质, 2024, 46(5): 1066-1090.
XU Yong-qiang, LEI Jian-she, HU Xiao-hui. DOUBLE-DIFFERENCE RELOCATION OF YUNNAN YANGBI MS6.4 EARTHQUAKE SEQUENCE ON MAY 21, 2021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J]. SEISMOLOGY AND GEOLOGY, 2024, 46(5): 1066-1090.
图 1 研究区区域地质构造、 2021年漾濞主震(红色五角星)、 台站(黑色三角)和主要活动断层分布 a 研究区区域地质图, 带箭头的线为GPS地表运动场(Zhao et al., 2015), 粗线代表块体边界(张培震等, 2003); 蓝色矩形为图b所在区域。b 本研究所用的地震台站分布, 虚线圆表示距震中300km的范围, 红色矩形为图c所在区域。c 活动断层和历史地震分布。活动断层数据来自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地震活动断层探察数据中心 ② 。F1维西-乔后断裂; F2乔后-巍山断裂; F3南涧-巍山断裂; F4红河断裂; F5程海断裂; F6南华-楚雄断裂; F7陡坡-普棚断裂; F8小金河-丽江断裂; F9中甸-龙蟠-乔后断裂; F10兰坪-云龙断裂; F11永平断裂; F12澜沧江断裂; F13漕涧断裂
Fig. 1 Regional geological tectonics and distribution of 2021 Yangbi MS6.4 mainshock(red star), seismic stations(black triangles)and major active faults.
图 5 重定位前(a)、 后(b)的地震分布对比图 a 重定位前的漾濞地震序列的震中平面图及沿经纬度方向的剖面图和深度分布频度图, 圆圈表示地震, 圆圈大小表示震级, 颜色表示震源深度, 五角星代表MS≥5.0地震, 黑色实线表示活动断层; QWF 乔后-巍山断裂。 b 符号含义与图a相同, 但为重定位后的漾濞地震序列分布
Fig. 5 Comparison between earthquakes before(a)and after(b)relocation.
图 6 重定位后的地震事件纵剖面分布图 a 漾濞地震沿近序列活动方向纵剖面AA'的地震分布图; 其中, 圆圈为距纵剖面AA'两侧各3km范围内的地震投影。b—f 沿近垂直于序列活动方向纵剖面BB'、 CC'、 DD'、 EE'和FF'的地震分布图; 其中, 圆圈为距纵剖面两侧各2km范围内的地震投影; 纵剖面图上方的曲线表示沿剖面地形, 粗垂线Q表示乔后-巍山断裂(QWF), 图中的沙滩球为表1中的震源机制解。g、 h 沿纵剖面GG'和HH'的地震分布图。i 漾濞地震序列的震中分布图, 黑色细实线表示纵剖面位置, 黑色粗实线表示 活动断层, 圆圈表示地震, 圆圈大小表示震级, 圆圈颜色表示震源深度, 五角星表示MS≥4.0的地震震中
Fig. 6 Vertical cross sections of relocated earthquakes.
图 7 漾濞地震序列重定位误差分布 a 重定位后地震EW向的误差分布图; b 重定位后地震SN向的误差分布图; c 重定位后地震在深度方向的误差分布图;d 重定位后地震均方根走时残差分布图
Fig. 7 Relocated errors of the Yangbi earthquake sequence.
图 8 漾濞地震序列沿纵剖面AA'(上图)与在平面上(下图)的随时间演化过程 五角星表示MS≥5.0的地震, 圆圈表示地震, 圆圈大小表示震级, 圆圈颜色表示时间尺度, 灰色实线表示活动断层; a 2021年5月18日0时—2021年5月21日漾濞 MS6.4 主震发生的前震序列; b 2021年5月21日漾濞 MS6.4 主震发生—2021年5月21日24时的余震序列; c 2021年5月22日0—24时的余震序列; d 2021年5月23日0时—2021年5月24日24时的余震序列; e2021年5月25日0时—2021年5月31日24时的余震序列; f 2021年6月1日0时—2021年6月30日24时的地震序列; g2021年7月1日0时—2021年9月30日24时的地震序列; h 2021年10月1日0时—2022年6月18日24时的地震序列
Fig. 8 Temporal evolutions of Yangbi earthquake sequence along the vertical cross-section AA'(Top) and in map view(Bottom).
序号 | 发震时间 | 震中位置/(°) | 震级 | 深度 /km | 节面Ⅰ/(°) | 节面Ⅱ/(°) | P轴/(°) | B轴/(°) | T轴/(°) | 与其他震源机制*的 最小空间旋转角/(°) | |||||||||
---|---|---|---|---|---|---|---|---|---|---|---|---|---|---|---|---|---|---|---|
东经 | 北纬 | MS | MW | 走向 | 倾角 | 滑动角 | 走向 | 倾角 | 滑动角 | 走向 | 倾角 | 走向 | 倾角 | 走向 | 倾角 | ||||
1 | 2021-05-21,T21:21:26 | 99.93 | 25.64 | 5.6 | 5.20 | 6.8 | 307 | 76 | -176 | 216 | 86 | -14 | 171 | 13 | 20 | 75 | 262 | 7 | 9.9 |
2 | 2021-05-21,T21:48:34 | 99.88 | 25.68 | 6.4 | 6.07 | 5.4 | 138 | 79 | -164 | 45 | 74 | -11 | 2 | 19 | 170 | 71 | 271 | 4 | 5.3 |
3 | 2021-05-21,T22:31:11 | 99.97 | 25.61 | 5.2 | 5.05 | 8.7 | 144 | 53 | -164 | 44 | 77 | -38 | 357 | 36 | 208 | 50 | 99 | 15 | 7.7 |
4 | 2021-05-21,T22:59:38 | 99.94 | 25.62 | 4.0 | 3.95 | 8.0 | 111 | 77 | 157 | 206 | 68 | 14 | 160 | 6 | 262 | 64 | 67 | 25 | 8.4 |
5 | 2021-05-21,T23:13:54 | 99.95 | 25.62 | 4.0 | 3.88 | 7.1 | 121 | 80 | 172 | 32 | 82 | -10 | 346 | 13 | 172 | 77 | 76 | 1 | 13.5 |
6 | 2021-05-21,T23:23:35 | 99.98 | 25.59 | 4.5 | 4.38 | 6.9 | 126 | 80 | 171 | 218 | 81 | 10 | 352 | 1 | 260 | 77 | 82 | 13 | 5.5 |
表 1 2021年MS6.4漾濞地震序列主断裂上MS≥4.0事件的震源机制解
Table 1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MS≥4.0 events, which occurred in the main fault of the 2021 MS6.4 Yangbi earthquake sequence
序号 | 发震时间 | 震中位置/(°) | 震级 | 深度 /km | 节面Ⅰ/(°) | 节面Ⅱ/(°) | P轴/(°) | B轴/(°) | T轴/(°) | 与其他震源机制*的 最小空间旋转角/(°) | |||||||||
---|---|---|---|---|---|---|---|---|---|---|---|---|---|---|---|---|---|---|---|
东经 | 北纬 | MS | MW | 走向 | 倾角 | 滑动角 | 走向 | 倾角 | 滑动角 | 走向 | 倾角 | 走向 | 倾角 | 走向 | 倾角 | ||||
1 | 2021-05-21,T21:21:26 | 99.93 | 25.64 | 5.6 | 5.20 | 6.8 | 307 | 76 | -176 | 216 | 86 | -14 | 171 | 13 | 20 | 75 | 262 | 7 | 9.9 |
2 | 2021-05-21,T21:48:34 | 99.88 | 25.68 | 6.4 | 6.07 | 5.4 | 138 | 79 | -164 | 45 | 74 | -11 | 2 | 19 | 170 | 71 | 271 | 4 | 5.3 |
3 | 2021-05-21,T22:31:11 | 99.97 | 25.61 | 5.2 | 5.05 | 8.7 | 144 | 53 | -164 | 44 | 77 | -38 | 357 | 36 | 208 | 50 | 99 | 15 | 7.7 |
4 | 2021-05-21,T22:59:38 | 99.94 | 25.62 | 4.0 | 3.95 | 8.0 | 111 | 77 | 157 | 206 | 68 | 14 | 160 | 6 | 262 | 64 | 67 | 25 | 8.4 |
5 | 2021-05-21,T23:13:54 | 99.95 | 25.62 | 4.0 | 3.88 | 7.1 | 121 | 80 | 172 | 32 | 82 | -10 | 346 | 13 | 172 | 77 | 76 | 1 | 13.5 |
6 | 2021-05-21,T23:23:35 | 99.98 | 25.59 | 4.5 | 4.38 | 6.9 | 126 | 80 | 171 | 218 | 81 | 10 | 352 | 1 | 260 | 77 | 82 | 13 | 5.5 |
图 9 漾濞 MS6.4 地震的震源机制 a 漾濞 MS6.4 地震的震源机制反演拟合误差随深度变化图, 最佳拟合深度和震级分别为5.4km和 MW6.07。b 漾濞 MS6.4 地震震源机制反演所用台站分布图。黑色三角形表示地震台站, 其下方的字母代表地震台网和台站名称, 黑色实线表示活动断层, 红色五角星表示漾濞 MS6.4 主震震中。c 漾濞 MS6.4 地震震源机制反演在最佳拟合深度处的观测波形(黑线)和理论波形(红线)对比图。波形左侧大写字母表示地震台网和台站名称, 下方的数字表示震中距离(km)和观测与理论初至P波走时差(s)。每列曲线分别表示不同分量波形。Pz和Pr表示P波垂直和径向分量, Sz、 Sr和Sh表示S波垂直、 径向和 横向分量。波形下方的第1行数字表示偏移时间(s), 第2行数字代表互相关系数(%)
Fig. 9 Focal mechanism of the MS6.4 Yangbi mainshock.
研究时间尺度微震检测及中国地震 台网中心的震相报告 | 地震目录来源62 | 台站数 | 震中距 上限 /kmM≥-2.0 | 震级5813 | 重定位后 地震数量6 | 双差重定位 地震对所需的 最少震相数闫坤等 ( | 数据来源2021-01-01— 2021-05-30 |
---|---|---|---|---|---|---|---|
2021-05-18— 2021-05-23 | 云南地震台网的 震相报告 | 17 | 300 | -1.0≤M≤6.5 | 1012 | 8 | 姜金钟等 ( |
2021-05-18— 2021-05-25 | 云南地震台网的 震相报告 | 72 | 500 | ML≥0 | 2159 | 8 | 王月等 ( |
2021-05-18— 2021-05-28 | 云南地震台网的 震相报告 | 101 | 200 | 1.8≤M≤6.4 | 2133 | 8 | Yang等 ( |
2021-05-18— 2021-05-28 | 微震检测 | 56 | 120 | M≤6.4 | 4574 | 8 | 苏金波等 ( |
2021-05-21— 2021-07-14 |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 中心的震相报告 | 21 | 150 | ML≥0 | 4695 | 8 | Tian等 ( |
2021-05-18— 2021-08-22 | 云南地震台网的 震相报告 | 51 | 500 | -0.9≤M≤6.4 | 6901 | 6 | 孙庆山 等( |
2021-05-01— 2022-06-18 | 中国地震台网 中心的震相报告 | 54 | 200 | ML≥0 | 2681 | 10 | 本研究 |
表 2 与前人结果的对比
Table 2 Comparison between present and previous studies
研究时间尺度微震检测及中国地震 台网中心的震相报告 | 地震目录来源62 | 台站数 | 震中距 上限 /kmM≥-2.0 | 震级5813 | 重定位后 地震数量6 | 双差重定位 地震对所需的 最少震相数闫坤等 ( | 数据来源2021-01-01— 2021-05-30 |
---|---|---|---|---|---|---|---|
2021-05-18— 2021-05-23 | 云南地震台网的 震相报告 | 17 | 300 | -1.0≤M≤6.5 | 1012 | 8 | 姜金钟等 ( |
2021-05-18— 2021-05-25 | 云南地震台网的 震相报告 | 72 | 500 | ML≥0 | 2159 | 8 | 王月等 ( |
2021-05-18— 2021-05-28 | 云南地震台网的 震相报告 | 101 | 200 | 1.8≤M≤6.4 | 2133 | 8 | Yang等 ( |
2021-05-18— 2021-05-28 | 微震检测 | 56 | 120 | M≤6.4 | 4574 | 8 | 苏金波等 ( |
2021-05-21— 2021-07-14 |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 中心的震相报告 | 21 | 150 | ML≥0 | 4695 | 8 | Tian等 ( |
2021-05-18— 2021-08-22 | 云南地震台网的 震相报告 | 51 | 500 | -0.9≤M≤6.4 | 6901 | 6 | 孙庆山 等( |
2021-05-01— 2022-06-18 | 中国地震台网 中心的震相报告 | 54 | 200 | ML≥0 | 2681 | 10 | 本研究 |
图 10 拟合得到的漾濞 MS6.4 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 a 余震分布、 震源机制解(沙滩球)、 推测断层面(红线)所在位置; b 拟合的断层面走向与倾角
Fig. 10 Seismogenic structure inferred from the MS6.4 Yangbi earthquake sequence.
图 11 漾濞地震与VP/VS结构之间的关系 a 近平行于漾濞地震序列的VP/VS纵剖面PP', 纵剖面图中的紫色线条指示上地壳深度(Laske et al., 2013), 纵剖面图上方的黑色线条表示沿剖面的地形; b 近垂直于漾濞地震序列的VP/VS纵剖面VV', 纵剖面上方的线条表示沿剖面的地形。c25km深度的VP/VS平面图, 灰色五角星表示漾濞 MS6.4 主震, 灰色圆圈表示漾濞地震序列, 圆圈大小代表震级, 2条紫色实线 表示纵剖面位置, 黑色实线表示主要活动断层, VP/VS数据来自Sun等(2022)
Fig. 11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Yangbi earthquake and VP/VS structure.
[1] |
白志明, 王椿镛. 2004. 云南遮放—宾川和孟连—马龙宽角地震剖面的层析成像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47(2): 257—267.
|
|
|
[2] |
常祖峰, 常昊, 李鉴林, 等. 2016a. 维西-乔后断裂南段正断层活动特征[J]. 地震研究, 39(4): 579—586.
|
|
|
[3] |
常祖峰, 常昊, 李鉴林, 等. 2021. 维西-乔后断裂全新世活动与古地震[J]. 地震地质, 43(4): 881—898.
|
|
|
[4] |
常祖峰, 常昊, 臧阳, 等. 2016b. 维西-乔后断裂新活动特征及其与红河断裂的关系[J]. 地质力学学报, 22(3): 517—530.
|
|
|
[5] |
陈小斌. 2007. 中国陆地现今水平形变状况及其驱动机制[J]. 中国科学(D辑), 37(8): 1056—1064.
|
|
|
[6] |
程万正, 刁桂苓, 吕弋培, 等. 2003. 川滇地块的震源力学机制、 运动速率和活动方式[J]. 地震地质, 25(1): 71—87.
|
|
|
[7] |
崔华伟, 郑建常, 万永革, 等. 2022. 2021年云南漾濞 MS6.4 地震序列发震构造及其与2013年洱源、2017年漾濞地震的异同[J]. 地球物理学报, 65(2): 620—636.
|
|
|
[8] |
邓山泉, 章文波, 于湘伟, 等. 2020. 利用区域双差层析成像方法研究川滇南部地壳结构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63(10): 3653—3668.
|
|
|
[9] |
高翔. 2012. 走滑断裂带变形局部化和地震成核过程探讨[D]. 杭州: 浙江大学.
|
|
|
[10] |
郭祥云, 尹海权, 汪贞杰, 等. 2021.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6.4地震序列的矩心矩张量解及动力环境分析[J]. 地震地质, 43(4): 806—826.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1.04.005.
|
|
|
[11] |
胡景, 赵韬, 白超英, 等. 2021. 2021年5月21日漾濞 MS6.4 地震震源区三维P和S波速度结构与地震重定位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64(12): 4488—4509.
|
|
|
[12] |
姜金钟, 付虹, 李涛. 2021. 2021年云南漾濞 MS6.4 地震序列重定位及发震构造探讨[J]. 地震研究, 44(3): 320—329.
|
|
|
[13] |
雷兴林, 王志伟, 马胜利, 等. 2021. 关于2021年5月滇西漾濞 MS6.4 地震序列特征及成因的初步研究[J]. 地震学报, 43(3): 261—286.
|
|
|
[14] |
李传友, 张金玉, 王伟, 等. 2021. 2021年云南漾濞6.4级地震发震构造分析[J]. 地震地质, 43(3): 706—721.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1.03.015.
|
|
|
[15] |
李姣, 姜金钟, 杨晶琼. 2020. 2017年漾濞 MS4.8 和 MS5.1 地震序列的微震检测及重定位[J]. 地震学报, 42(5): 527—542.
|
|
|
[16] |
李玶. 1993. 鲜水河-小江断裂带[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
|
|
[17] |
李玶, 汪良谋. 1975. 云南川西地区地震地质基本特征的探讨[J]. 地质科学, 10(4): 308—326.
|
|
|
[18] |
李天绍, 杜其方, 游泽李, 等. 1997. 鲜水河活动断裂带及强震危险性评估[M]. 成都: 成都地图出版社.
|
|
|
[19] |
李莹, 高原. 2021.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质构造基本形态与地震各向异性基本特征[J]. 地震, 41(4): 15—45.
|
|
|
[20] |
龙锋, 祁玉萍, 易桂喜, 等. 2021.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 MS6.4 地震序列重新定位与发震构造分析[J]. 地球物理学报, 64(8): 2631—2646.
|
|
|
[21] |
乔学军, 王琪, 杜瑞林. 2004. 川滇地区活动地块现今地壳形变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47(5): 805—811.
|
|
|
[22] |
苏金波, 刘敏, 张云鹏, 等. 2021. 基于深度学习构建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 MS6.4 地震序列高分辨率地震目录[J]. 地球物理学报, 64(8): 2647—2656.
|
|
|
[23] |
孙庆山, 张伟恒, 郭忻怡, 等. 2023. 2021年5月云南漾濞 MS6.4 地震序列发震构造及破裂过程初探[J]. 地质学报, 97(2): 349—363.
|
|
|
[24] |
汤沛. 2013. 维西-乔后断裂巍山盆地段活动性研究[D]. 昆明: 云南大学.
|
|
|
[25] |
万永革. 2019. 同一地震多个震源机制中心解的确定[J]. 地球物理学报, 62(12): 4718—4728.
|
|
|
[26] |
万永革. 2022. 断裂带震源机制节面聚类确定断裂带产状方法及在2021年漾濞地震序列中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报, 65(2): 637—648.
|
|
|
[27] |
万永革, 沈正康, 刁桂苓, 等. 2008. 利用小震分布和区域应力场确定大震断层面参数方法及其在唐山地震序列中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报, 51(3): 793—804.
|
|
|
[28] |
王福昌, 万永革, 钱小仕, 等. 2013. 由地震分布丛集性给出断层参数的一种新方法[J]. 地球物理学报, 56(2): 522—530.
|
|
|
[29] |
王光明, 彭关灵, 赵小艳, 等. 2021a. 基于地震序列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维西-乔后断裂带地震危险性[J]. 地震研究, 44(3): 367—379.
|
|
|
[30] |
王光明, 吴中海, 彭关灵, 等. 2021b. 2021年5月21日漾濞 MS6.4 地震的发震断层及其破裂特征: 地震序列的重定位分析结果[J]. 地质力学学报, 27(4): 662—678.
|
|
|
[31] |
王鸣, 王培德. 1992. 1989年10月18日大同-阳高地震的震源机制和发震构造[J]. 地震学报, 14(4): 407—415.
|
|
|
[32] |
王未来, 吴建平, 房立华, 等. 2012. 2010年玉树 MS7.1 地震及其余震的双差定位研究[J]. 中国科学(D辑), 42(7): 1037—1046.
|
|
|
[33] |
王晓山, 吕坚, 谢祖军, 等. 2015. 南北地震带震源机制解与构造应力场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58(11): 4149—4162.
|
|
|
[34] |
王莹, 赵韬, 胡景, 等. 2021. 2021年云南漾濞6.4级地震序列重定位及震源机制解特征分析[J]. 地震地质, 43(4): 847—863.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1.04.007.
|
|
|
[35] |
王月, 胡少乾, 何骁慧, 等. 2021.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6.4级地震序列重定位及震源机制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64(12): 4510—4525.
|
|
|
[36] |
谢富仁, 祝景忠, 梁海庆, 等. 1993. 中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基本特征[J]. 地震学报, 15(4): 408—417.
|
|
|
[37] |
徐锡伟, 闻学泽, 郑荣章, 等. 2003. 川滇地区活动块体最新构造变动样式及其动力来源[J]. 中国科学(D辑), 33(S1): 151—162.
|
|
|
[38] |
闫坤, 王伟君, 彭菲, 等. 2022. 2021年云南漾濞M6.4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和迁移特征[J]. 中国科学(D辑), 52(10): 2023—2038.
|
|
|
[39] |
尹欣欣, 蒋长胜, 蔡润, 等. 2021. 云南漾濞地区地壳层析成像与地震精定位[J]. 地震地质, 43(4): 864—880.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1.04.008.
|
|
|
[40] |
余海琳, 万永革, 黄少华, 等. 2021. 利用P波初动数据研究2021年云南漾濞 MS6.4 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J]. 地震研究, 44(3): 338—347.
|
|
|
[41] |
张广伟, 雷建设. 2013. 四川芦山7.0级强震及其余震序列重定位[J]. 地球物理学报, 56(5): 1764—1771.
|
|
|
[42] |
张丽娟, 万永革, 王福昌, 等. 2022. 采用模糊聚类算法确定2021年漾濞地震序列的断层结构[J]. 地震地质, 44(6): 1634—1647.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2.06.016.
|
|
|
[43] |
张培震. 2008. 青藏高原东缘川西地区的现今构造变形、 应变分配与深部动力过程[J]. 中国科学(D辑), 38(9): 1041—1056.
|
|
|
[44] |
张培震, 邓起东, 张国民, 等. 2003. 中国大陆的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J]. 中国科学(D辑), 33(S1): 12—20.
|
|
|
[45] |
赵博, 高原, 马延路. 2022.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 MS6.4 地震序列重新定位、震源机制及应力场反演[J]. 地球物理学报, 65(3): 1006—1020.
|
|
|
[46] |
郑文俊, 王庆良, 袁道阳, 等. 2020. 活动地块假说理论框架的提出、 发展及未来需关注的科学问题[J]. 地震地质, 42(2): 245—270.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0.02.001.
|
|
|
[47] |
郑文俊, 张培震, 袁道阳, 等. 2019. 中国大陆活动构造基本特征及其对区域动力过程的控制[J]. 地质力学学报, 25(5): 699—721.
|
|
|
[48] |
|
[49] |
|
[50] |
|
[51] |
|
[52] |
|
[53] |
|
[54] |
|
[55] |
|
[56] |
|
[57] |
|
[58] |
DOI |
[59] |
|
[60] |
|
[61] |
|
[62] |
|
[63] |
|
[64] |
|
[65] |
|
[66] |
|
[67] |
|
[68] |
|
[69] |
|
[70] |
|
[71] |
|
[72] |
|
[73] |
|
[74] |
|
[75] |
|
[76] |
|
[1] | 于悦颖, 李正楷, 杨云, 康清清, 钱佳威, 王俊菲, 瞿旻, 周昱辰, 李迎春, 许田. 2022年东台地震序列区域速度结构和精确定位[J]. 地震地质, 2024, 46(3): 627-644. |
[2] | 董春丽, 张广伟, 李欣蔚, 王跃杰, 丁大业, 宫卓宏. 基于震源机制和地震定位研究2022年山西古交ML4.1地震的发震构造[J]. 地震地质, 2024, 46(2): 414-432. |
[3] | 陈政宇, 倪喆, 周思远, 金云华, 杨薪俊. 岩石圈磁场与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以漾濞地震为例[J]. 地震地质, 2024, 46(2): 449-461. |
[4] | 陈翰林, 王勤彩, 张金川, 刘瑞丰. 四川芦山2022年6月 MS6.1 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其与2013年4月 MS7.0 地震关系的探讨[J]. 地震地质, 2023, 45(5): 1233-1246. |
[5] | 万永革, 王昱茹, 靳志同. 2021年云南漾濞6.4级地震震源区地壳应力不均匀性研究[J]. 地震地质, 2023, 45(4): 1025-1040. |
[6] | 傅莺, 胡斌, 赵敏, 龙锋. 2022年芦山MS6.1地震序列的精确定位及发震构造[J]. 地震地质, 2023, 45(4): 987-1005. |
[7] | 刘白云, 赵莉, 刘云云, 王文才, 张卫东.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7.4地震余震重新定位与断层面参数拟合[J]. 地震地质, 2023, 45(2): 500-516. |
[8] | 赵德政, 屈春燕, 张桂芳, 龚文瑜, 单新建, 朱传华, 张国宏, 宋小刚. 基于InSAR技术的同震形变获取、地震应急监测和发震构造研究应用进展[J]. 地震地质, 2023, 45(2): 570-592. |
[9] | 张珂, 王鑫, 杨红樱, 王玥, 徐岩, 李静. 2021年云南漾濞MS6.4地震序列特征及其发震构造分析[J]. 地震地质, 2023, 45(1): 231-251. |
[10] | 黄江培, 曹颖, 刘东, 郑秋月, 陈政宇, 王青华. 漾濞MS6.4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特征及其孕震含义分析[J]. 地震地质, 2022, 44(6): 1557-1573. |
[11] | 张丽娟, 万永革, 王福昌, 靳志同, 崔华伟. 采用模糊聚类算法确定2021年漾濞地震序列的断层结构[J]. 地震地质, 2022, 44(6): 1634-1647. |
[12] | 李传友, 孙凯, 马骏, 李俊杰, 梁明剑, 房立华. 四川泸定6.8级地震--鲜水河断裂带磨西段局部发起、 全段参与的一次复杂事件[J]. 地震地质, 2022, 44(6): 1648-1666. |
[13] | 张博譞, 郑文俊, 陈杰, 何骁慧, 李启雷, 张冬丽, 段磊, 陈干. 柴达木盆地北部2021年6月16日青海茫崖MS5.8地震发震构造分析[J]. 地震地质, 2022, 44(5): 1313-1332. |
[14] | 邓文泽, 刘杰, 杨志高, 孙丽, 张雪梅. 青海玛多MS7.4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结果的初步分析[J]. 地震地质, 2022, 44(4): 1059-1070. |
[15] | 姚生海, 盖海龙, 殷翔, 刘炜, 张加庆, 袁建新. 阿木尼克山山前地表破裂带与1962年6.8级地震关系的讨论[J]. 地震地质, 2022, 44(4): 976-991.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