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赵建明, 男, 1982年生, 2010年于河北地质大学获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 工程师, 主要从事地下流体监测预报和研究工作, 电话: 0315-6737003, E-mail: zhaojianming2004@163.com。
断裂带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断裂构造和活动性密切相关。文中结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手段, 研究了晋冀蒙交界区内活动性较强的蔚县-广灵断裂和口泉断裂的活动性。土壤气体Rn、 Hg和CO2的地球化学测量和高密度电法勘探结果表明, 蔚县-广灵断裂上存在2处气体通量高值异常, 口泉断裂有1处通量高值异常; 2条断裂上通量高值处的下部, 均发育有断裂和不同程度的岩石破碎。地下气体沿高渗透率破裂地层向上逸出到达地表, 从而导致气体通量高值异常。高值异常空间分布与断裂带宽度和断层倾向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此外, 蔚县-广灵断裂土壤气的脱气速率大于口泉断裂, 这与高密度电法勘探和构造研究结果(蔚县-广灵断裂活动性更强)相符。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这2条断裂带的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提供了新的资料。
Soil gas emiss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ectonic and seismic activity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track active faults and monitor seismicity in the upper crust. Because active faul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s the channel of the earth’s deep gas upward migration due to its high permeability and porosity,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gas in fault zone is a good indicator of tectonic fracture and activity. In order to study the soil gas geochemical emission intensities and its correlation to fault activity, fluxes of Rn, Hg and CO2 in soil gas and the ground resistivity were surveyed across the Yuxian-Guangling Fault and Kouquan Fault which are both Quaternary active faults in the border area of Shanxi Province, Hebei Province and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In 2017, soil gas fluxes were measured in 2 profiles consisting of 10 and 9 wells of depth of 3.0m across the fault scarps in Yuxian-Guangling Fault and Kouquan Fault, respectively. Resistivity tomography sections were attained by ground resistivity survey with electrode spacing of 5.0m along the profiles of soil gas measurement. The gas geochemical data show that there exist two abnormal flux peaks across the Yuxian-Guangling Fault and one in the Kouquan Fault. The high density resistivity measurement shows that fault breccia and fractured rocks zones are developed under the measured faults, where higher values of soil gas flux are also observed. Fractures with high gas permeability in the strata favor the transfer and migration upward of soil gases, which results in the anomalies of gas flux value. In addition, the anomalies of gas flux values are spatially identical with the occurrence of the fault scarps. The soil gas degassing rate of Yuxian-Guangling Faul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Kouquan Fault.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prospecting and previous tectonic activity show that low-resistance bodies are more developed and the fault activity is stronger with higher slip rate, which leads to the more intense emission of soil gas in Yuxian-Guangling Fault. The conclusions can be made that soil gas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gassing rate in fault zone is closely correlated to the tectonic activity and fracture degree. Combination of geochemical and geophysical methods is an efficient way for the monitoring and study of fault activity to estimate the possible earthquake hazards.
土壤气是沿断裂破碎带逸出地表的气体, 其浓度和逸出速率能够灵敏和客观地反映地壳应变和应力状态(Pizzino et al., 2004; Li et al., 2009; 邵永新, 2012)。以往的土壤气前兆异常研究表明, 土壤气地震前兆异常幅度与地震震级呈正比, 地震前兆异常数目随震中距减小而增多(Ghosh et al., 2009)。在中国台湾新城断裂上监测到土壤气CO2和Rn出现大量明显的地震前兆异常(Walia et al., 2009)。断层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反映断裂带活动情况和地震危险性。在印度Dhramsala地区北西喜马拉雅断层、 美国的圣安德烈斯断裂、 日本的跡津川和牛首断层、 意大利的Pernicana断裂与中国台湾南部的Hsinhua断裂(King et al., 1996; Giammanco et al., 1998; Vivek et al., 2008; Walia et al., 2010)均观测到了土壤气组分的显著异常。观测到的活动断裂土壤气(Rn、 Hg、 CO2、 He、 H2和CH4等)地球化学异常一般在地震前一天至几个月出现(Quattrocchi et al., 2000; Planinic et al., 2001; Mazek et al., 2002; 晏锐等, 2004; Yang et al., 2005; 刘锦等, 2010)。因此, 监测断层附近逸出气体的变化, 是探索地球内部地质活动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 可为地震预报提供重要依据(Virk et al., 2001; Yang et al., 2005; Du et al., 2006)。近年来土壤气测量在活动断裂探测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周晓成等, 2007; 张慧等, 2010)。大量实验和研究表明, 土壤气中Rn、 Hg和CO2的测量在活断层探测研究方面极为有效, 其异常分布与断裂位置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很多学者利用断层土壤气进行断裂活动性研究(阎贤臣等, 1987; 张炜等, 1988; 汪成民等, 1989; 朱自强等, 1990)和地震趋势判定(林元武等, 1998; Zhou et al., 2010; 刘雷等, 2012), 并取得了大量成果。
近年来, 前人通过断层气地球化学测量, 对蔚县-广灵断裂和口泉断裂的活动性、 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研究, 取得了一些成果(张冠亚等, 2015; 王江等, 2017; 王喜龙等, 2017)。蔚县-广灵断裂和口泉断裂均具有显著的气体地球化学异常, 但2条断裂的活动性和地震活动性存在一定差异。
然而, 目前对断层的气体排放研究多是利用单纯的地球化学方法进行的。同时进行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探测, 综合对比研究不同断裂带上气体地球化学排放及其成因的报道尚属少见。本文将气体地球化学测量和高密度电法勘探相结合, 综合研究这2条断裂的气体排放特征及其与断裂活动性的关系。
晋冀蒙盆岭构造区位于燕山褶皱系与山西地堑系交会地带, 在强烈的构造活动背景下, 区内断块差异性运动, 盆岭相间构造地貌特征明显、 地震频发(邓起东等, 1973)。目前, 该区共发育了10余个断陷盆地(大多数呈NE、 NEE向展布), 这些断陷盆地与NE-NEE向隆起山地相间斜列展布, 并在其与隆起山地分界处发育多条NE-NEE和EW向的活动断裂, 这些断裂的强烈活动造成了该区山地和盆地的形成与发育, 同时也导致该区地震活动频发(刘光勋等, 1982; 徐锡伟, 1989)。
蔚县-广灵断裂和口泉断裂位于燕山褶皱系与山西地堑系交会地带, 是区内历史地震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带(邓起东等, 1973; 刘光勋等, 1982; 徐锡伟, 1989; 徐锡伟等, 1990; 王乃梁等, 1996; 张文朋, 2011)。大量的观测及研究成果表明, 蔚县-广灵断裂和口泉断裂为该区未来可能孕育和发生中强地震的断裂, 受到了构造地质及地震地质学者的关注(徐伟等, 2011a; 李煜航等, 2013; 王霞等, 2015; 王林等, 2017)。蔚县-广灵断裂为山西地堑系北部蔚广盆地南缘断裂, 西起广灵县上白羊村, 东至蔚县的上河村, 全长120km, 总体走向NWW-NEE-NE, 倾向NNE-NW(图1), 其活动分段特征明显、 新构造活动较强, 为1条具有正断性质的活动断裂(周廷儒等, 1991; 李树德, 1997; 徐锡伟等, 2002; 王林等, 2011; Wang et al., 2013)。该断裂带距今9i000a以来共发生3次古地震事件, 复发周期为1i700a,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 断裂附近分别于公元前231年和1618年发生过2次6$\frac{1}{2}$级地震(王林等, 2017)。根据地貌差异, 蔚县-广灵断裂自东向西可分为上虎盆段、 松枝口段、 北口段、 唐山口段和上白羊段5个地震破裂段落, 其中唐山口段属于全新世活动断裂, 平均滑动速率约1.6mm/a(徐锡伟等, 2002)。口泉断裂位于山西地堑系北部大同盆地内, 是大同断陷盆地西边界断裂带, 断裂北起大同市官屯堡附近, 南至山阴县洪涛山前, 全长160km, 走向总体NNE, 倾向SE(图1), 为1条具有正断性质的活动断裂。已有研究表明, 该断裂曾发生过4次地表破裂的古地震事件, 平均间隔约3i740a,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 该断裂附近分别于1022年和1305年发生过2次6$\frac{1}{2}$级地震。据断裂的活动强度和构造特征, 可将口泉断裂分为北、 中、 南3段, 其中石井村-鹅毛口段的构造活动性最强, 其滑动速率为0.4mm/a(邓起东等, 1995; 谢新生等, 2003; 徐伟等, 2011b; 张文朋, 2011)。
2.1.1 土壤气通量观测方法
观测井采用人工开挖方式, 为尽量减少土壤气体地球化学观测的干扰因素, 参考前期多年重复流动观测资料, 结合土壤、 植被、 农耕及动物活动情况, 确定观测井开挖深度为3.0m, 观测井直径0.6m, 底部放置直径0.4m、 壁厚0.01m的聚四氟乙烯集气罩, 集气罩分别与2根直径为0.05m的进气管和抽气管相连接。进气管和抽气管上部用保温套棉包裹, 为防止空气混入, 顶部用阀门封闭, 测量时连接仪器。集气罩底部铺设0.3m厚、 直径0.015~0.02m的鹅卵石, 用于防止浅层地表水位上升时, 潮湿气体进入集气罩内, 又利于气体流通。为防气体逸出, 集气罩周边的鹅卵石层上部铺设2层塑料布密封, 回填0.5m厚沙土。观测孔集气装置结构见图2。该装置改变了传统的现场打孔、 挖坑等断层土壤气观测方法, 适用于观测断层土壤气浓度和通量。 观测井排列方向垂直于断层走向, 观测井在断层上下盘等量布设, 蔚县-广灵断裂观测井间距10~40m不等, 在陡坎附近测点间距一般为10m, 离开陡坎测点间距逐渐增加, 观测井共计10个; 口泉断裂观测井间距15~80m不等, 在陡坎附近测点间距一般为15m, 离开陡坎测点间距逐渐增加, 观测井共计9个。气体排放观测点布置见图3。
断层土壤气通量观测采用深埋静态暗箱法(周晓成等, 2011)。Rn、 Hg和CO2通量测量分别使用RTM2200型测氡仪、 RA-915+型塞曼效应测汞仪和GXH-3010型便携式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 分别观测1h、 0.5h和0.5h, 采样间隔分别为5min、 1s、 和10s。RTM2200型测氡仪测量误差< 10%, RA-915+型塞曼效应测汞仪标定误差为3%, GXH-3010型便携式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标定误差为2%。
2.1.2 高密度电法勘探方法
近年来, 高密度电阻率法(简称为高密度电法)在国内外活动断层探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方法具有野外施工方便、 测量数据量大、 适应复杂地形地貌等优点(董浩斌等, 2003; 高武平等, 2016; 姜国庆等, 2016; 庞卫东等, 2016)。本次探测采用了高密度电法中灵敏度、 观测精度较高的温纳装置采集数据, 测线极距5.0m, 电极数60个, 反演软件使用瑞典CRT高密度视电阻率成像与图视系统, 最后得到电阻率层析成像图。
2.2.1 土壤气Rn、 Hg和CO2通量观测结果
蔚县-广灵断裂的通量测点有10个, 口泉断裂的通量测点有9个, 两断裂土壤气中Rn、 Hg和CO2的3个通量测点有很大差异。蔚县-广灵断裂Rn、 Hg和CO2的通量最大值分别为422.20mBq· m-2· s-1、 12.36ng· m-2· h-1 和23.23g· m-2· d-1。口泉断裂Rn、 Hg和CO2的通量最大值分别为67.79mBq· m-2· s-1、 5.09ng· m-2· h-1 和12.72g· m-2· d-1。同时计算出整个区域土壤气的Rn、 Hg和CO2通量的平均值。蔚县-广灵断裂剖面的3种气体的通量值均大于口泉断裂(表1)。
2.2.2 高密度电法勘探结果
蔚县-广灵断裂勘探测线布设在广灵县宜兴庄村南山前晚更新世冲积扇上, 物探测线布置见图3b。 该区域地形起伏明显, 特别是陡坎处存在较大的垂直落差, 故在处理过程中对数据进行了地形校正, 剖面如图4b所示。从图中可见, 电阻率层析成像剖面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 电性结构相对复杂。剖面的总体特征为: 地下浅部分布有低阻区, 中部处于相对高阻区, 深部为低阻区。70~105m段为明显的高阻区, 浅部为相对低阻区, 中下部在横向上显示为高阻区; 50~70m和105~140m段为明显的低阻区。电阻率层析成像剖面的电性变化较好地揭示了地层发育情况。 在宜兴庄地区, 发育了大量由黏土和砂砾石构成的山前冲积扇。浅部砂砾石松散且透水性好, 距离地下水位较远, 但受降水影响, 电阻率较低; 相对高阻层则反映了中、 下部的砾石层, 该层密实度较好, 距离地下水位比较近, 受地下水位影响, 随着深度的加大含水量有所增加, 导致电阻率降低, 但主体上仍然为碎石、 砾石, 故局部仍显示为高阻; 而低阻层可能反映了第四系底部的风化壳和基岩接触带等。
蔚县-广灵断裂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的线性特征明显, 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发现地表形成了线性良好的断层陡坎, 楔状沉积形成于陡坎前缘, 断层地貌特征明显。在断层陡坎处开挖的探槽进一步揭示并确定了断层的存在及断错最新地层的情况(王林等, 2017)。高密度电法剖面的50~70m和105~140m处显示为向下延伸较深且陡立的低阻异常区, 与两侧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此处地层可能呈破碎状, 这与两侧电阻率的整体结构明显不同, 结合地质考察与探槽资料综合分析该处电性异常是蔚县-广灵断裂的破碎带反映, 断层倾向NE, 并且根据断层低阻特征推断断层破碎带具有一定的富水性。
口泉断裂勘探测线位于怀仁县石井村东山麓坡地上, 物探测线布置见图3a, 地形起伏较大, 特别是陡坎处存在较大的垂直落差, 故在处理过程中对数据进行了地形校正, 剖面如图5b所示。从图中可见, 电阻率层析成像剖面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0~75m段内主要为低阻区, 并具有一定的成层性, 浅部的局部有一定的高阻异常分布, 深部为低阻区, 中部电阻率值处于浅部和深部之间; 75~130m段为明显的低阻区, 浅部为相对高阻区, 中下部在横向上显示为低阻区; 130m至测线末端主要为较厚的高阻区。剖面的总体特征为: 测线起点至75m, 分层特征较明显, 且底部低阻区显著; 75~130m为低阻区; 从130m至测线末端为显著的高阻区。从地形地貌上看, 测线起点处位于洪积扇上, 因水量充足, 已开垦为农田, 130m至测线末端为基岩山坡。地貌的差别显示可能存在地层物质与结构之间的差异。在冲积扇上, 物质松散, 地层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对应的深部电阻率表现为低阻, 而浅部为高阻。而在基岩山坡上, 地层含水量明显降低, 表现为高阻, 因此剖面所显示的电性特征大体上与地形地貌特征相符。
口泉断裂中段断层迹线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清晰可见, 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发现了清晰的断层陡坎和断层三角面, 在断层陡坎处开挖的探槽进一步揭示并确定了断层的存在及断错最新地层的情况(谢新生等, 2003; 徐伟等, 2011b)。高密度电法剖面的75~130m处显示为向下延伸较深且陡立的低阻异常区, 与两侧相比具有显著差异。从纵向上看, 75~130m段内低阻区的浅部约5m为相对高阻层, 其下为低阻层, 过渡很少, 且浅部相对高阻层连续性较差, 此处地层可能呈破碎状, 这与两侧电阻率的整体结构明显不同, 结合地质考察与探槽资料综合分析该处电性异常是口泉断裂的破碎带反映, 断层倾向SE, 并且根据断层低阻特征推断断层破碎带具有一定的富水性。
土壤气通量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气体质量。断层土壤气体Rn、 Hg和CO2的通量异常可以很好地反映地震断裂带的活动情况, 并与断裂位置有很好的对应关系(Carapezza et al., 2009; Italiano et al., 2009)。Walia等(2005)在台湾Shan-Chiao断裂上发现土壤气Rn和He的高值。张慧等(2010)在兰州市主要活动断层上开展断层土壤气试验研究, 结果显示断裂上方Hg和Rn具有明显的峰值异常。Zhou等(2010)在汶川地震陡坎附近发现土壤气中He、 H2、 CO2和Rn浓度有明显的高值异常。郑海刚等(2016)在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发现土壤气Rn、 Hg和CO2在断裂带附近较为富集, 对断层位置有一定指示作用。Zarroca等(2012)对西班牙东北部比利牛斯山脉的阿梅尔(Amer)断层进行了地球化学土壤气测量, 发现在高渗透率的断裂带上土壤气CO2和Rn出现明显高值异常。
高密度电法勘探剖面揭示的断层带与土壤气Rn、 Hg和CO2通量高值异常位置吻合。这表明断层角砾岩带和碎裂带是气体排放的有利通道, 断层活动性强, 更有利于深部气体的逸散。图4a为蔚县-广灵断裂土壤气Rn、 Hg和CO2通量分布曲线。由图可见, Rn、 Hg和CO2通量曲线均出现2组峰值异常形态, 主峰最大值分别为422.20mBq· m-2· s-1、 12.36ng· m-2· h-1 和 23.23g· m-2· d-1, 次峰最大值分别为262.29mBq· m-2· s-1、 10.12ng· m-2· h-1 和3.77g· m-2· d-1。 且Rn、 Hg和CO2的主峰异常高值均出现在第2个观测井处, Rn和CO2的次峰异常高值都出现在第7个观测井处, Hg的次峰异常高值都发生在第8个观测井, 各气体通量高值与观测井具有良好的空间对应关系。图4b的高密度电法剖面结果显示, 在测线范围内发育2组构造破碎带, 均已接近地表。王林等(2017)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和探槽观测认为该断裂至少由2条断层组成, 这与本文结果相符。通量异常主峰与次峰分别出现在2组断层角砾岩带和碎裂岩带附近, 由此可见土壤气Rn、 Hg和CO2在断裂带的异常可作为指示断裂碎裂程度和位置的参考指标, 也可能反映了主断裂和次生断裂的位置。
图5a为口泉断裂土壤气Rn、 Hg和CO2通量分布曲线。由图可知, Rn、 Hg和CO2通量曲线均出现1组峰值异常形态, 其最大值分别为 67.79mBq· m-2· s-1、 5.09ng· m-2· h-1 和 12.72g· m-2· d-1, 而且Rn、 Hg和CO2的异常高值都出现在75~130m处, 与高密度电法推测的口泉断裂构造破碎带宽度基本一致。由图5b高密度电法剖面可见断裂的上盘构造裂隙发育, 下盘则无明显构造裂隙发育, 构造破碎带接近地表。通量异常峰值也出现在断层的上盘, 它指示了断层的倾向。
地震断裂带土壤气Rn、 Hg和CO2的异常通量可以很好地反映地震活动断裂带的活动情况。孟广魁等(1997)发现海原活动断裂带土壤气Rn和Hg测值的高低与断层活动性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 即断层活动性越强, 土壤气Rn和Hg的测值越高, 反之则越低。康来迅等(1998)发现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土壤气CO2和N2的浓度与断层活动的强度呈正比。Ciotoli等(2007)发现活动断裂带上方的土壤气CO2浓度与通量的异常值可以指示断裂带的活动情况。Lombardi等(2010)通过对比2个研究区内断层土壤气Rn与断层活动性的关系, 发现断层土壤气Rn与断层活动性呈正相关。盛艳蕊等(2015)通过分析新保安-沙城断裂土壤气Rn、 Hg和CO2通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发现该断裂活动具有分段性, 各段活动强度不一致。王江等(2017)发现口泉断裂土壤气Rn、 Hg和CO2的地球化学时空变化特征反映了断裂活动性强弱, 断裂活动性强则气体富集、 逸出速率快。
土壤气的异常程度与断裂破碎程度和活动强弱相关, 土壤气浓度和通量强度的空间分布差异为断裂活动性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据。王林等(2017)计算出蔚县-广灵断裂唐山口段平均滑动速率约1.6mm/a, 徐伟等(2011b)通过计算得到, 口泉断裂石井村至鹅毛口段的滑动速率为0.4mm/a, 唐山口段滑动速率是石井村至鹅毛口段的4倍。由此可见, 蔚县-广灵断裂唐山口段的断层活动性强于口泉断裂石井村至鹅毛口段。蔚县-广灵断裂断层土壤气的脱气率大于口泉断裂(表1), 断裂活动性的强弱与土壤气Rn、 Hg和CO2的脱气率高低相一致。
本文联合使用高密度电法勘探和气体地球化学测量手段, 结合前人对活动构造的研究成果, 发现土壤气Rn、 Hg和CO2的通量异常特征与断裂带内碎裂程度有很大关系。土壤气Rn、 Hg和CO2通量异常和通过高密度电法、 野外探槽确定的断裂位置、 断裂带宽度及断层倾向有很好的一致性, 通量异常的主峰与次峰也可能反映了主断裂和次生断裂的位置。出现较高通量值是因为第四纪覆盖物与深部基岩形成良好的贯通, 有利于气体的逸出,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断层活动性的强弱。蔚县-广灵断裂土壤气的脱气率大于口泉断裂, 这是由断裂活动性的差异所导致的, 蔚县-广灵断裂有着更高的滑动速率, 且深部基岩低速体相对口泉断裂分布更多, 破碎程度强。断裂滑动速率快, 为深部流体向上扩散创造了有利条件, 断裂活动强度不同导致相对应的土壤气逸出速率产生差异。将断裂带土壤气体地球化学固定观测与地球物理学等其他学科手段相结合, 对断裂活动性开展研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构造地震危险性的分析和判断具有较好的指示性。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
46 |
|
47 |
|
48 |
|
49 |
|
50 |
|
51 |
|
52 |
|
53 |
|
54 |
|
55 |
|
56 |
|
57 |
|
58 |
|
59 |
|
60 |
|
61 |
|
62 |
|